在全市农贷创新促农增收现场会上的讲话
(2008年9月1日)
同志们:
今天这个现场会,主要目的是通过总结交流全市农贷创新促农增收的经验,进一步促进信贷支农工作,尤其是要通过这个现场会,着力推进解决农业产业化中龙头企业和业主融资难的问题。上午,大家实地参观了农村信用社创新服务方式扶持的典型,有以土地经营权及果园作抵押的权益质押贷款,有以林木等附着物或者农业生产资料作抵押的动产抵押贷款,有以龙头企业用动产抵押为大户和业主作担保的贷款,还有农民专合组织成员之间的联保大额贷款等。刚才沿滩区信用联社和云峰农业有限公司等部分业主代表做了经验介绍。从今天参观的典型和刚才的发言情况看,今年以来,我市金融机构努力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不断深化服务“三农”的宗旨意识,创新服务方式,有力地支持了一批成长性强的农业中小企业和业主发展壮大。同时,也促进了金融事业的发展。尽管这种创新还仅仅是一个开始,但这种探索创新农村信贷方式的有益尝试,对突破融资瓶颈,开拓金融服务“三农”途径的经验应当充分肯定,应在全市范围内加以推广,促进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加快发展。在这里,我代表市政府和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向全市金融系统的同志们对我市农村经济发展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刚才,市农金体改办、市农行、市农发行的负责同志对进一步创新金融服务方式、支持农村经济发展讲了很好的意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希望各区县、各金融机构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适应新形势,增强信贷支农的主动性
“三农”问题,事关国计民生,事关富民强市的发展大局。“三农”问题,最突出的是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对于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切入点,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突破口。同时,县域经济是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主战场,也是民营经济最活跃的区域。随着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非农产业和城镇必将有一个大的发展,这一进程,势必引起农村金融机构的经营方向和经营格局的不断变化。在这种新形势下,涉农的金融机构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找准定位,谋求发展。
(一)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中加大信贷支农力度
今年中央1号文件把加快改革和创新农村金融体制作为了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重大举措,既明确了县域内各金融机构为“三农”服务的义务,又对改革和创新农村金融体制、改进农村金融服务方式、拓宽信贷资金支农渠道等提出了新的要求,指明了农村金融工作的方向。更好地满足农民、农村和农业的金融需求成为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的重要任务;不断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和产品,成为当前和今后金融部门尤其是基层金融部门的重大课题。全市各金融机构一定要从政治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支持“三农”的重要性,将支持“三农”作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主动适应新形势,不断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加大信贷支农力度,切实把中央1号文件精神落到实处。
(二)在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中捕捉发展机遇
去年以来,国家适时采取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灵活性的宏观调控措施。这次宏观调控实质上是结构性的调整,基本手段是通过严把信贷投放和土地供给两个闸门,实现冷热兼治,促进结构调优、增长方式转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提高。从信贷投向和投量上来讲,是“有进有退”、“有保有控有压”,既严格控制部分行业过度投资盲目发展,又切实加强和支持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