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县委、县政府召开这次全县生态畜牧业工作会议,是我县今年来研究生态畜牧业工作的第二次专题性会议,充分体现了县委、县政府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加快我县生态畜牧业发展的坚定决心。其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区生态畜牧业工作三级干部会议精神,进一步动员全县各级各部门、乡(镇)村基层干部,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努力推进我县生态畜牧业的大发展。
会议期间,安排了各乡镇的同志到**实地参观了生态养殖小区建设情况,目的是既让大家学习兄弟县的先进经验,又看到自身工作上存在的差距,相信对同志们有所启发。下面,我根据县委、县政府研究的意见,就抓好我县生态畜牧业发展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坚定加快发展生态畜牧业的决心不动摇
(一)提高对畜牧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重要地位的认识。发达的经济必须有发达的农业作支撑,而畜牧业发展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这是经济发展的一条基本规律。据测算,畜牧业增加值每增长3个百分点,就可拉动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1个百分点,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0.2个百分点。作为整个大农业的完整内涵,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相互关联,缺一不可,而在三者之中,畜牧业最具活力,关联度最高,产业链最长,它是上接种植业,下连加工业的承农启工的中轴产业,在整个经济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首先,发展畜牧业能有效地转化粮食和其它农副产品,增加农作物的商品率和经济价值,将传统种植业的“粮食—经济作物”二元结构转变为“粮食—经济作物—饲料”三元结构,并为种植业提供优质低价的有机肥料,降低种植成本,提高农产品质量,带动沼气建设,促进整个农业生态平衡,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其次,畜牧业在满足食品、毛纺、皮革、医药等行业原料供给的同时,还产生对饲料、兽药、畜牧机具和兽医器械等市场需求,带动相关工业的发展。其三,发展畜牧业还能带动运输、营销、餐饮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繁荣城乡市场,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总之,从农业结构调整来看,畜牧业是基础产业;从长远的发展前景来看,畜牧业是朝阳产业,且随着经济发展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畜牧业的地位更加突出。发达国家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把畜牧业作为农业的主导产业来抓,他们的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均超过50%,有的甚至达到90%以上。我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全县山地多,耕地少,这就决定了**发展的希望在山,出路在山,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立足县情,在山字上作文章。我县牧草资源比较丰富,有天然草场52.7万亩,其中集中连片在500亩以上的有7.8万亩;全县还有90多万亩25度以上的坡耕地可以实施退耕还林;再加之极具市场竞争力的**山羊地方特色品牌,为发展畜牧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因此,在推进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乃至整个经济工作中,我们都要始终毫不动摇地精心发展和培育畜牧业这根主导产业。
(二)准确把握生态畜牧业的基本内涵。发展生态畜牧业是实现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过渡的重要途径,是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必然选择。所谓“生态畜牧业”,其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涵:(1)它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畜牧业,而不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发展畜牧业,也就是说,生态环境是第一位的,只有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畜牧业才能得以健康发展。(2)它推行的是一种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俱佳的生态养殖模式,主要采取林草结合,粮草畜结合,畜沼粮(果)结合等方式发展畜牧养殖业,形成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