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代表气象局对纪念第十四届“世界水日”和第十九届“中国水周”座谈会的召开表示祝贺。这次会议,对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水资源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的认识,依法治水,科学地开发利用和管理水资源,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今年3月22日“世界水日”主题为“水与文化”,“中国水周”活动宣传主题为“转变用水观念,创新发展模式”,这些集中体现了水与人类的紧密关系,反映了水资源问题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下面,我谈一谈对水资源特别是大气水资源的认识和工作考虑。
一、对水资源特别是大气水资源的认识
水是人类生存的生命线,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生命线,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无论是现代还是未来社会,水资源短缺问题都是最突出的矛盾之一。联合国预测,水将成为全世界最紧迫的自然资源问题,在缺水的背后,不仅存在着粮食、土地或能源之争,而且可引发邻国之间和同一国家不同民族或不同地区之间发生争执,甚至爆发战争。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而且水旱灾害比较频繁的国家,据有关数字表明人均占有水资源量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居世界第88位。在我国,受季风气候的影响,降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极为不均,加之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和人口、耕地的分布不相匹配,干旱给农业生产、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生活等带来了严重影响。水资源同粮食、石油等一起成为国家重要战略资源。
陆地淡水资源由地表水、地下水和大气水三部分组成。我国年平均地表水资源总量约为2.7?1012立方米,地下水资源总量约为1.0?1012立方米,大气水资源总量约为18.2?1012立方米,其中约31%形成了大气降水。大气降水是大气水汽向地表输送的主要方式和途径,是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最终补给来源,在陆地水循环和淡水资源演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多年来,人们在开发利用陆地水资源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时,往往只考虑地表水及地下水资源,忽视了大气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管理。根据区域水分循环和水分收支平衡原理,在没有新水源增补的情况下,长期过度开采地下水将破坏区域现存的水分收支平衡,导致地下水严重损耗和区域生态环境恶化。如何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指导下,有效开发、合理调控、科学管理大气水资源,补充地表水及地下水的严重不足,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已经成为新时期我国治水方略必须着重加以思考的问题,也是解决我国区域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
二、我国有效开发、合理调控、科学管理大气水资源现状
大气水资源调控则是指通过人工手段干预陆地水分内循环和大气降水过程,以达到改变局地或区域降水量和水资源储量的目的。大气水资源管理是指对大气水资源的现状和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分类、区划、评价和预测,并在此基础上规划指导区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通过大气水资源优化调控,可以改变区域降水的再分布,改善区域气候、生态和环境条件。
世界气象组织(wmo)《关于人工影响天气现状的声明》中对混合相态地形云、层状云、积状云的局部人工增雨(雪)技术给予了肯定。国际上开展人工增雨(雪)科学试验和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