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承担的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技术与攻关开发"研究课题取得重大进展。先后完成了对适养海区的全面调查和规划,开发了hdpe沉浮式、子母式及钢构碟式等多种类型、适养不同海域的深水网箱,申报专利8项,已批2项,同时取得了网箱锚泊、苗种培育、分级换网等系列技术与经验;完成了对三家企业的深水网箱产品的技术鉴定与国产化制造定点授牌工作;编写了深水网箱养殖技术培训教材,举办培训及讲座22次,听课人员达1600多人次。经过课题组研究人员的努力,深水网箱课题已通过了国家科技部、农业部的验收。同时,为深水网箱养殖配套的苗种选育和渔用饲料研究开发也有了新的进展。
贻贝、羊栖菜精深加工产业化技术研究成效显著。完成了贻贝保鲜保活技术研究,进行了贻贝、羊栖菜系列食品开发,这些科研项目的实施,显著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促进了当地养殖生产和加工业的发展。
渔业标准化工作倍受重视。完成了国家行业标准《无公害 三疣梭子蟹养殖技术规范》的制定,这是我省第一次承担国家级无公害标准的制定;完成了《无公害 黄鳝》、《无公害 青虾》、《无公害 罗氏沼虾》等10项省级地方标准的制定。全省各地也制定了一大批地方标准或企业标准,按照无公害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组织生产水产品,已成为众多标准化示范区和养殖户的自觉行动。
全面开展了水产养殖病害测报与防治工作,将测报范围扩大到7个市31个县(市、区)84个测报点,对大黄鱼、鲈鱼、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河蟹、甲鱼等10大主要养殖品种5~10月份主要生产期进行了全程监测,基本摸清了这10个品种的发病情况,并及时指导各市、县开展病防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通过培训和实践,水生动物检疫防疫员队伍也不断壮大。
(四)以强化"五项管理"为重点,海洋开发利用和渔业生产行为逐步得到了规范
根据去年初"全省海洋与渔业工作会议"确定的"管理年"工作要求,我省全面加强了海洋与渔业的综合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海域使用开始走向规范有序的管理轨道。在省有关部门的配合支持下,我省已将海域使用审批纳入到基本建设立项管理程序中,规范了用海项目的审批程序,并按《省海域使用金征收管理办法》,征收了海域使用金。2002年全省新登记海域使用项目2081个,面积300多万亩,新发证764本,征收海域使用金1327万元,海域使用管理范围已覆
渔业资源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先后实施了产卵带保护、"蓝剑行动"、张网管理、伏休专项检查、查处北太违法生产等一系列执法管理行动,收到了明显效果。2002年伏季休渔总体执行情况良好,查处省内违规渔船7艘。象山等地渔民还提出了延长(提前)伏休期的建议,得到了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继续积极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作,全省内陆水库、江溪水域共放流(增殖)大小银鱼卵1550万粒(尾)、池沼公鱼卵(苗)2000万粒(尾)、香鱼苗26万尾、河蟹苗10万只;象山港放流增殖大黄鱼鱼苗100万尾、黑鲷10万尾,在南麂人工鱼礁海域首次放流大黄鱼、黑鲷、赤鲷等鱼苗60万尾。
海洋与渔业水域环境保护管理力度加大。制定了《浙江省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核准管理办法》,组织开展了杭州湾跨海大桥等十几个项目的环评报告书和环评大纲的评审工作。基本建立了赤潮应急监测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