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要坚持把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作为“三农”工作的主攻方向
当前,与工业经济一样,“三农”工作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问题。“三农”工作转型升级的目标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核心要求是走一条经济高效、环境友好、技术密集、功能多样的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我区创新农业发展方式、促进“三农”工作转型升级的总载体是“十抓十促十培育”。就是建民同志在报告中具体部署的: 1、抓基地建设,促农业规模化,培育“十佳农产品生产基地”。2、抓专业生产,促农业特色化,培育“十佳农业特色村”。3、抓品牌建设,促农产品知名度提高,培育“十佳名牌农产品”。4、抓科技创新,促农业科技集成应用,培育“十佳科技兴农标兵”。5、抓农副产品营销,促物流体系建设,培育“十佳农副产品销售、配送企业(农户)”。6、抓农业生产企业发展,促农业产业化,培育“十佳农副产品加工企业”。7、抓合作社建设,促农业组织化,培育“十佳农民专业合作社”。8、抓休闲观光农业建设,促农业功能拓展,培育“十佳农业观光点、农家乐村(点)”。9、抓“走出去”农业,促“外向型”农业发展,培育“十佳区外农业创业能手”。10、抓农业专业技能培训,促新型农民队伍建设,培育“十佳新型农民”。这十大方面的具体举措,既有清晰的目标,又有明确的抓手,其中实施“名果振兴计划”、建设特色农业产业带、发展农产品配送中心、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农家乐”等举措,都切合破解我区“三农”工作难题的实际。农口系统要把这十方面的目标和措施进一步落实到相关职能部门、分解到乡镇街道、细化到村。我相信,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抓下去,一定会出成果,*的“三农”工作一定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要坚持把“三农”工作始终摆在“重中之重”的突出位置
谋局必先谋势。当前“三农”工作面临新形势、新要求:从全国全省大背景看,我们普遍面临农业资源要素外流、劳动力老龄化、生产副业化、基础设施老化、生产规模偏小、科技研究推广体制不适应等诸多难题,去年以来出现的粮、油、猪肉等农产品大幅涨价问题,实际上是由于传统农业萎缩和现代农业成长不快造成的。从*区域小背景看,“三农”以及西部扶贫开发问题一直是*“两个社会”建设的重点难点所在,也是促进*良性循环、奋力开创*又好又快发展新局面的重点难点所在。可以说,“三农”难题不破解,*要实现争先进位的目标就是一句空话,*要在市区发展中凸显优势、增创优势也就缺乏有力而充分的支撑。因此,按照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要求,创新农业发展思路,以推动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来实现农业的增产增效,以调动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来确保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和务农致富。这是形势所需,*现实所需。全区各级党政组织和领导干部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的要求落实到组织领导、决策规划、财政投入、工作部署和政绩考核上,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个部门合力抓,不断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不断加大惠农利农政策力度,不断提高解决“三农”问题的能力。
三、要坚持把统筹城乡一体发展作为“三农”工作的战略任务
统筹城乡一体发展,特别是解决好西部扶贫开发问题,对*来说,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具体要抓好以下三项重点工作:一是重点抓好西部扶贫开发。在思路上要实现从基础设施扶贫为主向产业扶贫为主转变,今年要在去年10个欠发达乡镇实现摘帽的基础上(这10个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已超过全国平均水平),重点抓15万亩西部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建设,这是一个系统工程,职能部门和西部乡镇要加强配合协作,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