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绿化和绿色通道建设、治理水土流失、改造中低产田,加强气象测报,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有了提高,农村的基础条件和农民的居住环境逐渐改善,全县粮食和油料产量达到3.36亿斤和0.23亿斤,分别比上年增长3.95%和8.06%;农业产业化经营强力推进,按照“大抓整合、抓大整合”的思路,对米仓山茶叶的扩张发展创新性地理清了思路,形成了方案,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全县建成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5家,县级龙头企业17家,米仓山茶业、东河食品、天马丝绸三家重点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分别过亿元,农业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24亿元,理顺了专合组织建设、审批程序,规范性地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9个,专业协会37个,辐射带动农户3.2万户;坚持科学避灾促增收,循优做大特色产业,三次产业结构、农业内部结构和产品结构不断优化,粮经比达到37:63,新发展了茶叶1万亩、蚕桑1.58万亩、中药材0.5万亩、核桃4500亩、薯类1.2万亩,特色农业种植面积达到82.5万亩,以生猪品种改良和适度规模养殖为突破口,建成了首家良种繁育场和21个养殖小区,畜牧业实现量和质的突破;不断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在春秋两季农业生产的关键时节,因地制宜地改种、补种,大力发展避灾农业,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全年转移输出劳动力10.1万人,加快小集镇建设,引导农民发展二三产业,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大力度推进生态小康新村建设,高起点规划建设了以“五大工程”、“五大板块”为主要内容的黄(洋)金(溪)线新农村百里示范长廊,普济清江佳苑、农建青坪、张华宋水等一批特色鲜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断涌现;高度重视农村社会事业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完成了十大惠民行动,农民的生活保障、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不断转变;高度重视农村稳定、农村保障和救灾救济工作,欣欣向荣的和谐农村局面开始形成。
总起来说,我们全面实现了当年农村经济发展计划,圆满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农村工作综合考核获得了三等奖,并获得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畜牧百亿工程、农产品品牌创建三个单项奖。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同时,尤其令人鼓舞的是,“三农”工作统筹发展的长效机制逐步建立:决策指挥更加科学有效,全年几次关键的工作会和现场会,使展开布局迅速,难点突破顺畅,县委农工委、目标办、统计局、财政局、发改局等综合协调部门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参谋协调高质高效;“以事论官,选贤任能”目标考核体系的建立,将“三农”工作的繁重任务具体化,并与单位考核、干部使用挂钩,充分调动了各级各部门服务三农、发展三农的积极性;农业和农村投入机制逐步建立,项目争取、实施的资金配套、本级财政支农投入得到落实;统筹城乡发展破题,以城带乡、以工补农、城乡一体化建设局面开始形成,第一个农村社区普济清江社区建成;特色支柱产业的政策支撑体系逐渐完备,重新制定、补充完善了生猪、茶叶、蚕桑、薯业等特色产业的鼓励扶持政策;鼓励创新创优的机制建立,tcc5项目建设、化解农村债务、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等农村创新工作得到上级认可,会上将予以重奖。
当前,我县“三农”工作处于健康发展的上升时期。但客观上讲,我们是在较低起点上、较差基础上、较低要求上的发展,如与上级党委政府的要求,与县委政府给农村工作的任务,与各兄弟县区的激烈竞争态势相比,则差距大、压力大,我们务必保持清醒、冷静,务必不闪火、不松劲。站在新起点按照新的要求进行审视:我们既有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农村产业结构不优,农业基础脆弱,投入严重不足,农业产业化经营层次低,服务体系不健全等共性问题;也有自然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