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发展林业的责任感
大力发展工业原料林是促进我县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以森林为主要经营对象的林业,对维护生态平衡、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长期的实践证明,加快林业发展不仅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加快工业原料林建设,形成林业资源的循环利用,对促进我县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促进我县向现代林业跨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由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跨越,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我县地处云贵高原苗岭余脉和武陵山系结合部,山地面积190万亩,占全县面积的84.2%,林地面积156万亩,木材蓄积量34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7.8%。全县农民人均拥有的林地面积是耕地的近10倍,丰富的山林资源是我县极为宝贵的财富。发展现代林业,就要做好林地的文章,加快发展林业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讲,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潜力在山、希望在林”。我们就是要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明晰产权,使广大林农真正成为山林的主人,把山当田耕,把林当粮种,在林地上实行集约经营,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林业资源。通过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的依法规范流转,促进资金、人才、技术和管理经验等生产要素向林业聚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林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
抓好生态公益林建设是“生态立县”的迫切要求。县委、县政府为妥善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提出了“生态立县”的目标。生态公益林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多种功能,可以有效改善森林生态,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有利于提高绿色gdp的增长速度。因此抓好生态公益林建设对于加快“生态立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生态公益林建设和补偿制度的落实是我县的“民心工程”,关系到山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是执政为民理念的有效体现。虽然每年的补偿资金不多,但也是一笔固定的收入,是林农增收的重要渠道。
二、明确重点,强化措施,全面推进我县林业发展
要进一步大力营造工业原料林。全面完成2.3万亩工业原料林造林任务,是市委、市政府下达给我县的硬指标,是“一票否决”的工作,各级各部门必须不折不扣地坚决完成。虽然我县造林面积超额完成了任务,但从这次督查结果来看,情况很不理想,成活率和抚育率很低,远远达不到市里的验收标准,8月份市里将对我县工业原料林造林进行检查验收,林业局、各乡镇和联乡后盾单位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认真组织力量,采取多渠道,千方百计加大资金投入,对成活率和抚育率低的地块要在8月5日前全面完成补植补造工作,确保成活率达85%以上,同时,要对造林地全面进行一次抚育,确保抚育率达100%。
要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8月份省、市将对我县林改工作进行全面检查验收,各级各部门要围绕与政府签订的目标责任状以及省市验收要求,扎实抓好下一阶段的工作,确保高质量地完成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任务。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主体改革。认真开展主体改革“回头看”,查缺补漏,完善资料,确保主体改革质量。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快配套改革。在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各级各部门要积极引导,加快相关配套改革步伐。一是探索森林限额采伐管理和林业投融资体制改革;二是建立木材等林产品交易市场和森林资源转让市场;三是建立健全基层林业专业经济合作组织、防火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