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识。大家普遍反映,各级党委、政府对环保工作的认识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重视,对环保工作的推进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有力。同时,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20*年全国财政收入达5.1万亿元,为加强环境保护提供了雄厚的财力。特别是党*、*高度重视,各地各部门狠抓落实,人民群众环境意识显著提高,参与环保的热情日益高涨。这些有利条件为环保工作的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迎来了环保事业发展的春天。
二、推进历史性转变的经验和体会
过去的两年,我们紧紧围绕加快推进历史性转变这一主要任务,对做好新世纪、新阶段、新形势下的环保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回答了什么是历史性转变和为什么要实现历史性转变两个重大问题。同时,在环保工作实践中大胆创新,开拓进取,对怎样推进历史性转变又有了新的体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紧紧围绕推进历史性转变,我们坚持把环境保护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统筹考虑,努力探索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追求真理的精神是事业蓬勃发展的不竭动力。历史性转变是科学发展观在环境保护领域的集中体现。两年来,我们积极推进历史性转变,在认识上不断深化,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在工作中不断创新。我们认识到,一部环境保护史就是一部正确处理环境与经济关系史,离开经济谈环保就是缘木求鱼,不仅世界观错了,方法论也错了;我们认识到,发展就是燃烧,烧掉的是资源,留下的是污染,产生的是gdp,科学发展就是消耗的资源越少越好,产生的污染越小越好,最好是“零排放”,前者是“资源节约”,后者是“环境友好”,总括起来就是又好又快、好字优先;我们认识到,好的经济政策就是好的环境政策,研究经济问题必须首先研究环境问题,制定环境政策必须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我们认识到,一部人类文明史也是一部人与自然关系史,既要开发利用自然,又要尊重爱护自然,既要考虑人类生存发展需要,又要考虑其他生命生存发展需要,既要重视自然资源经济价值,又要重视自然资源生态和社会价值。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党和政府对新形势下我国发展呈现的一系列阶段性特征的科学判断,也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生态文明是对工业文明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融为宗旨,以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为内涵,引导全社会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推进历史性转变,必须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努力探索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
第二,紧紧围绕推进历史性转变,我们坚持从宏观战略层面解决环境问题,努力促进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高度融合。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问题。解决环境问题必须从发展方式上寻根源、找办法、求出路。十七大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保护环境作为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把节能减排作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抓手,为环境与经济的高度融合找到了更加紧密的结合点。
我们把调整产业结构作为实现污染减排目标和解决结构性污染的重要手段,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淘汰落后产能,既大幅度减少了污染,又有力地促进了经济质量的提升。我们联合发改委实施1.5分的燃煤脱硫机组发电加价政策,极大地调动了电力企业脱硫的积极性。我们配合有关部门六批次调减或取消了30多个大类“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为污染减排出现“拐点”作出了积极贡献。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