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一五”以来环保工作进展
(一)党*、*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对新时期环保工作作出了总体部署。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把环境保护摆上了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为环保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20*年,*召开了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提出加快实现历史性转变,把环保工作推向了以保护环境优化经济增长的新阶段。20*年,*成立了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领导小组,温家宝总理担任组长,曾培炎副总理担任副组长;*发布了《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批转了污染减排统计、监测、考核办法等一系列重要文件;中办、国办组成联合督查组,首次对环保工作进行了重点督查。两年来,*领导同志关于环境保护的批示多达846件。这些重大举措充分显示了党*、*对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为进一步做好环保工作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特别是党的十七大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写入党章,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标志着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全党意志,进入了国家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的主干线、主战场和大舞台。
(二)强化综合措施,污染减排出现重要转机。国家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10%作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向全国人民作出了庄严承诺。20*年,我们将两项污染减排指标层层分解,落实了责任,加大了力度,两项污染物增加的趋势明显减缓。20*年初,面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不降反升的不利局面,我们充分发挥被动优势,将10%的目标量化为削减二氧化硫673万吨、化学需氧量571万吨,分别落实为结构减排、工程减排和管理减排措施,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核算方法,克服了底数不清、基数不准的缺陷,解决了一些长期困扰总量控制工作的难题。国家打出节能减排政策“组合拳”,出台了促进污染减排的产业、财税、价格等一系列政策,加强了责任考核。一些地方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上海、江苏等地通过财政以奖代补激励污染减排,山东潍坊、淄博通过发行债券筹措治污减排资金,山西通过停贷停电停运切断落后产能“生路”,河南、浙江两省所辖县城全部建成了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各地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形成了激励与约束并举、引导与推动同步的工作局面。
通过各地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污染减排取得突破性进展。两年来,装备脱硫设施的燃煤机组占全部火电装机容量的比例提高到45%;全国城镇污水处理率提高到近60%。20*年,两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首次实现双下降。人民日报把双下降评为20*年国内十大新闻之一。这一成绩的取得,充分表明党*、*制定的政策措施是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只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地狠抓落实,“十一五”污染减排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必将得到根本扭转。
(三)加大污染防控力度,重点流域区域环境治理持续推进。我们把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作为重中之重,把保障群众饮水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按照*确定的“气五条”、“水六条”的要求,进一步加大了工作力度。针对十几年来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不科学、界限不明确、等级不清晰的突出问题,我们组织了专项调查,初步摸清了全国县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的情况,发布了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70%的饮用水源保护区达到了规范要求。四川、福建还将饮用水源保护区建设向农村延伸。针对饮用水源保护区违法排污的问题,我们集中力量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取缔关闭了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的排污口,依法严厉打击了二级保护区内的违法排污行为。针对“十五”期间重点流域治理项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