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农业和春耕生产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今年以来,粮食生产和粮食市场价格发生了新的变化,突出反映在部分地方粮食市场价格波动较大,粮价上涨过快,少数地方还造成了群众的恐慌心理。2-3月份,我市粮食价格上升了20-30%,最近较为平稳。造成粮价波动、上涨的原因很多,最重要的有四个方面:一是粮食播种面积下降,从而引起粮食减产;二是粮食生产能力减弱,主要是优质粮田减少过快,一些粮田的土质明显下降,致使单产降低;三是粮食的供求关系产生了新的变化,人们的消费结构、生活习惯改变以后,也对粮食的供应工作带来了一些新的要求,主要是对优质粮食的需求大大增加;四是种粮的比较效益低,导致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我们一定要认真地、全面地进行分析,既要看到正常性原因,粮价上涨也是市场规律,是合理的;也要看到粮价上涨背后的原因,如耕地过多减少、产量继续下降、生产能力得不到保障,将会引发新的社会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关键要把握三条:一是要严格保护耕地,着力稳定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特别要重视基本农田尤其是标准农田的保护,这是我市粮食工作最基本的要求。二是要在稳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前提下,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着力提高农业效益,实现农民增收。三是要坚持经济、行政手段兼用,着力建立适应市场化的粮食产销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政策的引导作用,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目前全市春耕春种备耕工作已陆续展开。一年之计在于春,切实抓好当前的春耕备耕生产,既是今年全市农业(一)落实惠农支农政策,千方百计助农增收。要切实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各县(市、区)要不折不扣地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确
保已出台的政策不能变、已给农民的实惠不能少,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未出台政策的县(市、区)要尽快出台政策。特别是直接影响到粮食生产的水稻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粮食综合补贴等各项惠农政策,各地要精心组织,抓好落实。一是要认真落实对种粮农户的直接补贴政策。在落实好省、市政策的基础上,各县(市、区)可根据财力情况,安排配套资金,加大对农户的直接补贴力度。二是实行早稻收购最低价格制度。三是实行省、市、县订单粮食价外补贴。四是实行购买农机具补贴政策,重点向种粮大户倾斜、向参与农业生产的服务组织倾斜、向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机械倾斜。
(二)坚决制止粮田抛荒,提高粮食复种指数。要正确处理好结构调整和发展粮食生产的关系,充分尊重农民种植自主权,把发展粮食生产的重点放在制止全年性耕地抛荒,减少季节性抛荒上,力争多种、种好,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要以春冬两季为重点,积极扩大冬季春花作物、绿肥种植,引导支持多种早稻。加大监督检查力度,采取法律、经济、行政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制止浪费耕地的现象。要建立耕地抛荒举报和公开曝光制度,适时组织抛荒检查,对严重的抛荒案件依法予以查处,督促当地政府做好复耕工作。
(三)加强农资市场监管,确保春耕有序推进。一是要组织好种子、化肥、柴油等农资的供应工作,特别要落实好柴油、尿素的供应工作,各县(市、区)也可根据可能组织一些质优价廉的农资向农户优惠供应,确保种粮大户真正得到实惠。二是要加强农资价格监测,防止农资价格过度上涨。要加强对流通环节进销差率、批零差率的监督管理,严格控制流通环节的加价幅度,禁止各种乱涨价、乱收费行为。三是要加强农资质量监督,严厉打击经营假冒伪劣农资行为,保障农资市场安全。
(四)严格抓好耕地保护,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一是要严格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关于保护基本农田的“五不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