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局计划用3年的时间,全面实施渔船配套救生设备,为此局拨出专项资金6万元,配备安全示范船14艘,无偿发放救生衣4400多件,救生圈1240个,灭火筒450支,使渔业安全生产得到进一步的保障。
高度重视休渔期间贫困渔民的生活,维护渔区稳定。休渔期间,广大渔民群众没有了经济来源,一些贫困渔民甚至连基本生活都难以保障,必须高度重视休渔渔民的生活。在实施休渔制度的同时,积极深入渔区、渔村调查研究,摸查渔民的生活情况,对生活确实有困难的渔民给予适当救济。20*年休渔期间,困难渔民的生活状况引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共拨出专款130万元,补助休渔渔民48043人,组织食油47160公斤、大米943.2吨救济生活困难的渔民9432户,切实保证休渔的顺利开展,避免渔民铤而走险,违法违规行为的产生。同时,举办各种培训班,加强渔民的法律法规以及生产技术培训,并结合转产转业议案的调研和办理工作,积极探索捕捞渔民转产转业的路子,维护渔区稳定。
认真实施渔民转产转业工程,切实关心渔民利益。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海洋捕捞经济效益明显下降,众多渔船陷入了进退维艰的境地,沿海特困渔民问题日见突出,大批从事捕捞生产的渔民迫切需要从捕捞业转业。20*年年初省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扶持渔民转产转业,保持渔区稳定的议案》,体现了对广大渔民根本利益的关心,因此,认真实施人大议案是一项重大民心工程,必须采取切实措施,扶持渔民转产转业。可以划出一定海域,建立以安置转产转业渔民为主的养殖基地,3年内免收海域使用金。积极引导转产转业渔民发展深水软体网箱,对虾、藻类养殖,滩涂贝类养殖等,从资金上给予补助。组织实施面向转产转业的“一条鱼”工程。充分利用水产技术推广网络的技术优势,开发适合沿海地区的特色养殖品种和成套养殖技术,形成优势与品牌,带动渔民就业。近期无偿组织85万尾优质的罗非鱼苗,给养殖户养殖,并为养殖户穿针引线,与水产品加工企业签订购销协议,解决销售的后顾之忧。要结合人工鱼礁建设,淘汰废旧渔船,引导转产转业渔民发展游钓渔业,积极引导渔民自办二、三产业。开展渔民再就业培训,提高渔民的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以适应转产转业需要。培育渔业龙头企业,推进渔业产业化经营,吸纳转产转业渔民就业。
四、在渔业科技创新上实现新突破
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揭示了科学技术在当代经济社会特别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党的十六大也提出“鼓励科技创新,在关键领域和若干科技发展前沿掌握核心技术和拥有一批技术知识产权”。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走科技兴海之路,依靠科技进步,实现科技创新,用高新技术改造和嫁接传统产业,实现产业升级,振兴*海洋与渔业经济。为此,要加快实施“科技兴海”,“科技兴渔”战略,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调动多方面因素积极性,开展联合攻关,以求在海洋与渔业关键技术及成果转化方面有新的突破。
进一步加强与各级科技部门的沟通合作,研究提出优惠措施,充分发挥我省海洋科技力量较强的优势,选择一批对海洋开发全局和长远发展有重大战略意义的项目,加大扶持力度,切实解决困扰我市海洋与渔业科技进步的关键问题。
完善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加强区域性渔业试验中心,粤东藻类研发中心的建设,结合推进渔业产业化,选择和培育3-4家科技型渔业龙头企业。要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列入省再建5个区域性水产技术推广中心范围内,同时,按照“加强公益性,放开经营性”的要求,主动做好有关部门工作,在机构、人员、编制上巩固和发展我市水产技术推广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