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2003年,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816.7万亩,粮食总产293.2万吨,单产359.1公斤,年人均占有粮食375.9公斤,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抓好当前粮食生产,要坚持“一个确保、两个提高”。“一个确保”就是确保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通过加大基本农田保护力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抗灾能力,使大面积粮田达到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标准。“两个提高”就是提高单产、提高品质。依靠科技创新,加快技术推广,坚持产量、质量、结构、效益的统一,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努力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出水平和粮食生产效益。
中心1号文件在要求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明确要求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我们要全面贯彻中心1号文件精神,在切实保护粮食生产能力、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继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坚定不移地推进结构调整,坚持发展高效农业的方向不动摇,坚持推进结构调整的力度不减弱。当前集聚各类资本、加快结构调整面临极好的机遇,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今年中心在对其他一些行业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的同时,加大“三农”政策扶持力度,对积极向上争取财政资金极为有利;二是国际资本加速向长三角转移和我市区位优势日益显现,为农业利用外资创造了条件;三是当前上海农业产业加速外移,上海客商看好南通农业,一批大项目已落户南通,农业接轨上海形势看好;四是我市民间资金相当丰富,争创江苏民营经济第一大市已全面启动,为激活民间资本投资项目农业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抓住当前机遇,加快结构调整,快人一拍,领先一步,就能在新一轮竞争中抢占先机,争得主动。我们要抢抓当前有利机遇,以项目农业为主抓手,始终保持农业招商引资的猛攻态势,一刻不松,一着不让,借势发力,强势推进,全方位、大力度地吸引各类资本集聚南通农业,加速全市农业结构调整,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当前,大力实施项目农业,积极推进结构调整,要在“三个一批”上狠下功夫:一是做大做强一批现代农业园区。现代农业园区是农业结构调整的示范区,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区,是优质高效农产品的样板区,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前沿阵地。要强力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努力完善政府引导、企业运作、中介参与、农民受益的现代农业园区运行机制。二是做大做强一批龙头企业。去年,我市一批主导产业逐步凸现,关键就是因为通过发展项目农业,形成了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龙头;而我市一些本来具有优势的产品没有做大做强,关键就是因为龙头企业不大不强,带不动产业和农户。因此,全市下一阶段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就是要做大做强龙头企业。要通过招商引资,引进龙头;通过产业集聚,培育龙头;通过重点扶持,壮大龙头。三是做大做强一批主导产业。要大力培育优势农产品,突出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主导产品和支柱产业,全面组织实施优势农产品产业化发展规划,培大做强优质稻米、弱筋小麦、优质棉业、双低油菜、园艺蔬菜、特色林业、花卉苗木、优质畜禽、蚕桑业、生态观光农业等十大主导产业。不管哪类地区,无论哪个产业,都要按照发展“龙型经济”的思路,使基地、加工、营销配套成龙,从而形成龙头强产业、产业促龙头的良性循环。
(二)切实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
今年以来,各地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取得明显成效。据各县(市)区上报的数据,全市一季度新增劳务输出3.43万人,完成年度目标的57.2%,其中境外新派劳务5607人,同比增长144%,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全市培训农村劳动力3.13万人,完成年度目标的34.8%;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工资性收入161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