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专门召开全省退耕还林工作会议,主要是贯彻落实全国退耕还林延安现场会议精神,总结我省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取得的成效,安排新形势下的退耕还林工作。
一、充分认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重大意义
我省分别于1998年、1999年在全国率先启动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下,在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我省退耕还林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到2005年底,全省累计投资133.5亿元,退耕还林2549.4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1318.4万亩,配套荒山造林和封山育林1231万亩。通过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我省森林覆盖率由2000年的24.23%提高到2005年的28.98%。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流域出川断面水质达到ⅲ类水域水质标准,天然林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2400多万农民直接从退耕还林工程中受益。各地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中坚持依法治林、苦干兴林、科学育林,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特别是林业部门、退耕还林集中区的广大干部群众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在此,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关心、支持和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全体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
通过7年来大规模退耕还林,我省退耕还林工作已经取得重大进展,目前进入了成果巩固的新阶段。实施退耕还林不易,巩固成果更难。特别要看到,从2005年起退耕还林政策补助逐步到期,退耕还林工程在圆满实现“退得下、种得上”后如何有效解决“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的问题是各级党委、政府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不认清退耕还林的新形势,不解决好退耕还林出现的新问题,已经取得的成果可能丧失。对此,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有清醒的认识,站在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站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高度,以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充分认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重大意义,树立“大林业”、“大生态”、“大资源”的观念,按照“巩固成果、确保质量、完善政策、稳步推进”的总体要求,抢抓西部大开发机遇,全力以赴抓好退耕还林工作,努力建设生态四川,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认真做好“五个结合”,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创造条件
退耕还林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为此,国务院办公厅专门下发通知,要求以实现生态改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为目标,把退耕还林与基本农田建设、农村能源建设、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发展、封山禁牧舍饲等配套保障措施结合起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切实解决退耕农户特别是贫困农户的长远生计问题。各级人民政府要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在继续稳步推进重点区域退耕还林的同时,把工作重心转到认真搞好“五个结合”上来,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
一是与基本农田建设相结合。解决好农民的长期口粮问题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重要基础。要正确处理生态建设与农民吃粮、增收的关系,加大耕地保护与建设力度。退耕还林重点实施区要确保农民留有人均0.5亩以上的基本口粮地,严禁将基本农田退耕还林,绝不允许再搞“全退户”。要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整体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要大力推广农业科学技术,实行科学种粮,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自给率,保证退耕后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二是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