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开展国际合作, 积极引进外资, 建立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的多渠道、多元化投入机制。
2.4.2 要积极组织实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科研攻关。重点开展: 化肥、农药在土壤、地下水和作物中的迁移规律转化及控制技术研究; 调查农业面源污染对地表水、地下水、大气、土壤及农产品质量的影响; 污染农田的治理和修复技术研究; 化肥、农药等农化物质最小化投入的技术研究; 农业废弃物的污染治理与资源化利用研究; 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技术与工程的研究、示范与推广; 农业面源污染定位监测与指标体系的研究; 农业生产中投入、排放物限制性标准研究; 以施肥技术为核心的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研究; 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
2.5 强化科技支撑, 加快农业面源污染的综合治理
2.5.1 依靠科技进步, 加大综合治理力度, 防治化肥、农药污染。
一是要科学合理规范使用化肥。深入实施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为主的“沃土工程”。突出重点区域、重点作物和重要环节, 大力推广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施肥时采取深耕深施, 结合节水灌溉技术, 减少肥料流失, 提升科学施肥水平。大力推广有机肥和平衡施用氮磷钾肥及微量元素肥料。鼓励和引导增施有机肥、生物肥、专用肥、bb 肥、长效肥、缓释肥和有机复合肥等新型高效肥料。积极推广以控制氮、磷流失为主的节肥增效技术。
二是要切实有效科学合理使用农药。严格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 禁止销售和使用甲胺磷等高毒高残留农药。加强病虫草害预测预报, 及时向广大农民提供病虫草害发生情况及防治措施。同时, 要加强病虫草害抗性监测,通过科学、合理用药, 延缓病虫草害抗性的产生, 尽量减少农药使用次数和使用量。选用抗病虫的农作物良种是防治病虫害的最经济、安全、有效的方法。严格执行各种农药的安全间隔期。在接近农作物收获期, 一定要严格控制用药量、施药浓度、施药方法、施药次数和禁用时间等。调整优化农药产品结构, 使杀虫、杀菌、除草剂之间的比例更趋合理。加快普及推广嫁接、轮作、防虫网、性信息引诱器、频振式杀虫灯和生物防治等先进实用技术。
2.5.2 加强秸秆、农膜等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减轻环境污染。
一是要深入贯彻《宁波市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管理办法》。通过签订责任状、划定禁烧区和强化宣传教育、监督检查等措施, 做到禁烧区全面停止秸秆露天焚烧。
二是要积极开展秸秆饲料、秸秆发电、秸秆建材、秸秆沼气、秸秆食用菌、秸秆肥料等多渠道综合利用秸秆试点示范与推广。尤其要加大秸秆还田力度, 要因地制宜采取与现行耕作制度相配套的粉碎还田、沤肥还田、过腹还田等省工、省时、实用的秸秆还田技术和方法, 以减少化肥的使用量。
三是要重视对塑料农膜的污染防治, 积极推广可降解地膜, 鼓励多渠道、多途径积极回收农膜, 切实提高塑料农膜的回收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