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展现状
1、发展成就。我县地处湘资尾闾,南洞庭湖滨,水域广阔,资源丰富。垸内有鹤龙湖、酬塘湖、泊湖、黄土湖、洋沙湖等十余个1000亩以上的湖泊。洞庭湖有70万亩水面在**境内,自然水产资源种类繁多,达112种,盛产四大家鱼和虾、鳜鱼、中华鳖、乌龟等名特优品种。
我 县养鱼历史悠久,渊源流长,是全国商品鱼基地县,全国渔业百强县,湖南省高效渔业先进县,湖南省名特优水产养殖示范县。河蟹人工放流、甲鱼人工繁育、珍珠 养殖、鳜鱼繁育等开省内先河。特别是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以大市场、大产业、大效益理念谋划渔业,把渔业放在增加农民收入、壮大县域经济的战略高度加以扶持,推动渔业迅猛发展。目前,全县水产养殖面积23.2万亩,2006年水产品总产量11.8万吨,连续九年保持全省第一,实现渔业总产值12亿元, 占农业总产值的30.5%。渔民人平纯收入6400元。预计今年全县水产品产量可达13万吨,渔业总产值可达13亿元以上。全县建有4个国有渔场,162 个乡村基地渔场,建有1000吨级水产冷冻加工厂1个,1000吨级水产品加工厂1个,水产供销企业1个,渔业饲料厂2个,国有苗种繁育场1个,并建有三 井头、建新、桥头三个水产品交易市场,全县已形成以国有渔场、基地渔场为龙头,以养殖大户为主体,以青鱼、河蟹、甲鱼、珍珠、湘云鲫(鲤)、斑点叉尾鮰等 优质品种为主导产品,从苗种繁育到技术推广,从规模养殖到加工销售,从鱼网加工到鱼饲料生产一条龙的现代渔业新格局。渔业已成为全县农村经济中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最大亮点。
2、基本经验
(1)创新工作责任机制。县委、县政府对渔业的发展建立了县级领导、部门负责人、 乡镇负责人联基地、联大户、联协会的“三联”责任制,按照“一个产业、一个班子、一抓到底”的责任制要求,明确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主管副职牵头,农办、水产局主管副职专抓,“两办”督查室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督查,全县上下形成了县级领导带头抓,部门领导配合抓,乡镇领导具体抓的责任机制。
(2) 创新政策激励机制。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先后下发了《关于加快水产产业化发展的意见》、《**县水域滩涂养殖发展规划》、《**县青鱼产业化发展五年规 划》、《**县水生动物防疫工作实施办法》和《关于开展水生动物防疫工作的通告》等专门文件,对渔业特别是名特优水产的发展,在水面转让开发、税收、招商引资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扶助措施,县政府在农业切块资金中安排了20万元专项用于扶持青鱼产业化,各级党政领导共帮助水产养殖大户在农村信用 社解决贷款资金500多万元。
(3)创新科技服务机制。技术服务方面,县、乡镇水产技术推广站60多名水产技术人员,长期进村入户,为渔农提供全 方位服务。苗种服务方面,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引进培育和推广高效苗种。美国斑点叉尾鮰、三峡红鮰、南美白对虾、七彩龟、丁鱼岁等优质品种先后游入**。今年上半年,县水产工作站组织技术力量,引进培育青鱼苗种6000万尾,斑点叉尾鮰苗种850万尾,以优惠价供应给全县养殖户。技术培训方面,由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朱桂华带队,采取多种形式,向广大渔农提供高新高效实用养殖技术。元至6月,已举办培训班13期,发放技术资料2600份,实实在在地帮助养殖户 增加收入。
3、存在问题
我县渔业无论是养殖规模、养殖产量还是渔业总产值在全省都名列前茅,渔业可以说是**县的一张十分重要的“名片”,但与上级对现代渔业发展的要求相比,确确实实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缺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