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还是先进的,这个目标定位就是比较准确的。
(四)突出重点。
重点在三个方面:老问题、大难题、新课题。一是老问题。如林业生产率不高的问题、森林质量不高的问题、林产品单一的问题、林地蓄积量低的问题,城市生态系统中绿化水平不高的问题,湿地生态系统存在边破坏边治理的问题等等,仍然是“十二五”规划的重点。二是大难题。如三难地改造的问题、老品种的问题、松杉桉杨的生长周期问题、速丰林的问题,森林生态效益指标体系的建立问题、森林监测监控的问题、如何形成林地的高效率的问题等。这些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生态建设和林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大难题必须攻克。三是新课题。如碳汇问题,城市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保护、管理、建设问题,森林经营问题,林业改革问题,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等。对这些老问题、大难题、新课题都要有研究,都应当在规划中有所体现。把这些问题解决好了,林业的发展速度就会加快,林业的地位也会得到提高。
(五)科学布局。
从省一级来讲区域布局非常重要。区域布局不应当一年一调整,或者是五年一调整。科学的规划和布局应当具有长期性。在区域布局和产业布局上总的要求也是三句话:一要有宏观效益。任何产业布局总是以宏观效益为前提。每个地区的局部效益必须置于宏观效益的总体调配之下。*林业的发展规划必须服从国家的战略布局,各地各市州的规划必须服从全省战略布局,这是基础,也是前提。二要有特色优势。各地布局一定要有特色、有优势,不要看人家搞什么就搞什么。三要有规模经济。要形成规模,生态需要规模,产业也需要规模。总的来说,要有一定规模,要突出地方特色而且要符合宏观需要。如我省的油茶到处都有,但真正形成大规模的不多;各个地方都在搞产业,但形成自己特色优势的不多。现在很多东西一搞就是一窝蜂、一阵风,如何针对自己的特色优势,一定5年甚至10年,长期坚持、逐年推进,是我们需要加强、提高和改进的重要方面。
(六)落实项目。
不管什么规划和工程,最后归根结底都要落实到项目层面,所以各地要高度重视项目库建设。鉴于当前项目编制水平不高的现状,去年省厅专门办了培训班,今年还要继续坚持,要通过培训等途径大力提高全省项目编制水平。项目编制一是符合政策意图。即符合政策规范和上级意图。现在很多地方把争项目看得很重,把编项目看得很轻,不应该这样。从北京批项目的角度来讲,首先就是看你的项目是否符合政策意图,这是前提。没有进规划的笼子你怎么跑都很难,你能跑下来一个跑不了二个、三个,要大规模的争资金,一定要对政策理解透彻,必须进规划、进笼子。现在很多项目编制水平低,争取不到资金,最后不得不一个个去求爷爷拜奶奶,实际上前期工作做好了是不需要花这么大精力的。二是体现地方要求。要符合和体现地方政府对林业建设实实在在的要求。三是能够产生效益。对编制规划提出这些要求,就是希望大家认真做事,用心做事,花精力做事,真正做出高水平的事,在下一步规划实施过程中产生效益。
三、加强领导。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