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主线,以改革为动力、以科技为支持、以政策为保障,坚持走以大工程带动大发展的林业发展道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创新,突出战略思维、扩大国际视野,更新规划编制理念;要根据国际环境的新变化,国内、省内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和林业面临的新任务,加强规划的战略性、宏观性和政策性,既要延续现有林业重点工程,又要谋划新的工程;要将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体现统筹兼顾的原则,使规划切实反映省情、林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林业发展规划要成为既有发展观,又有约束力,既有前瞻性,又能摸得着、看得见、可操作的规划,成为为人民办实事的规划,成为富民强省的规划。为此,我提六点要求。
(一)适应形势。
所谓形势就是三句话:宏观经济形势、党委政府决策、地方发展要求。必须以此为基础确定林业发展规划。如果规划不符合宏观经济发展要求,和宏观经济形势背道而驰,和地方党委政府决策背道而驰,和地方发展要求背道而驰,那么,规划将只是一张没有可操作性的废纸,做出了以后,上面不买账、下面不买账,最终也实施不了。
(二)符合实际。
也是三句话:本底抓的准、问题看得透、思路行得通。一是本底抓的准。要对“十一五”时期林业发展经验进行总结,摸清家底。自己情况都搞不清楚,做出来的规划就会是空中楼阁。二是问题看的透,到底问题在哪里,哪些地方没有解决,解决不了的原因在哪里,下一步怎么解决等。三是思路行得通。绝对不能照抄照搬,人家的东西再好,在*不一定行得通,不符合*地方要求的规划不是好规划。所以必须建立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之上。
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次规划编制的前期工作就是调研,调研必须很充分、很深入、很系统,否则的话也掌握不了本底,抓不准问题,也提不出有效思路。各规划单位、业务处室、各级各部门要对一些重大问题先行组织调查研究。规划的第一阶段应当立足于把问题搞清楚。对于本底,现在大致上是清楚的。但对于重大问题的先期研究,则是不够的。现在规划编制已经开始,但很多大问题,涉及到如何与“十二五”时期整个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衔接的问题;一些新领域、新课题,都还没有研究透。所以上半年要抓紧时间、集中精力、组织力量,对一些重大课题进行攻关研究。这样,“十二五”规划才能够真正有水平。
(三)明确目标。
也是三句话:对的上、拿得出、做的了。一是对的上。拟建目标和上期的规划目标、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其他部门发展规划能对得上去,能够协调得了。如果国家局的规划和省里的规划对不上,省里的规划和市州的规划对不上,那么规划肯定又是个空架子。所以提出来的规划目标必须要与上级规划对的上,与本地区的经济发展要求对的上,既符合地方实际也符合上级要求。二是拿得出。定的目标,如果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拿不出手,那么,就是没有进取性的目标;自己拿得出也得要别人认账,觉得这个东西可行才行。三是做的了。即跳起来摘桃子,跳的起来、跳起来后够得着、只有跳起来后才能摘得到。确定的目标到规划的中期评估时经得起检查,五年以后回过头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