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正确估价20*年度全县烤烟生产收购工作
20*年,是我县烤烟生产收购工作中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沉着应对了年初百年不遇的雨雪冰凌灾害、中后期冰雹洪涝灾害,克服了农用物资价格上涨的影响,通过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广大烟农的共同艰苦努力,实现了大灾之年大丰收,圆满完成了烤烟生产收购任务,县政府和县烟司分别作为全市唯一一家被省政府、省烟司表彰奖励的单位。全县完成烟叶收购10.33万担,比去年增收1.33万担,增长14.7%;实现产值71*万元,比去年增加2482万元,增长53.6%;收购均价达6.88元/市斤,同比增加了1.74元/市斤,增长33.8%;种烟农户户均收入9500元,同比增加3000余元,增长46.1%;实现烟叶税1420万元,比去年增加490余万元,增长52.7%;户均种植面积达5.54亩,比去年提高了0.5亩;上中等烟比例达89.47%,比去年提升了5.73个百分点,较好地实现了烟农、企业和政府“三满意”。主要呈现三个突出特点:
(一)责任落实,组织领导到位。20*年气候异常,从年初的抗雪保苗,到8、9月多次冰雹和市政府多加的1万担烟叶收购任务,压力都比较大。为此,县委、政府在认真总结历年烤烟生产收购工作经验的同时,克难攻坚,始终把烤烟工作同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社会稳定有机地相结合,切实加强领导,建立健全领导机构,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巩固和发展烤烟支柱产业的政策,建立健全奖惩激励机制,全县上下思想统一,目标明确,各环节工作措施有力,确保了烤烟工作事事有人抓,事事有人管,各项工作真正落到了实处。
(二)抗雪保苗,生产措施到位。年初百年不遇的冰凌灾害,育苗工作无法正常开展,育苗工作十分繁重。面对困难,县烤烟生产领导组果断应对:一是千方百计抗灾保育苗。投入资金35万,采取低处育苗高处用的有效措施,确保了在2月29日全县拱架育苗129.83亩(其中异地育苗20.5亩),漂浮育苗6248池,保证了有苗移栽。二是创新工作思路,加大科技投入。由政府投资40万,在海子新建烤烟大棚育苗,成功带动海子乡率先实现了全乡漂浮育苗,实现了育苗商品化。三是切实开展预整地。4月9日至10日,全县在海子县样板上专门召开烤烟生产育苗假植暨预整地现场会,统一了预整地的规格质量、时间要求,在4月底预整地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预整地达65%。四是肥料销售有了新突破。销售复合基肥1980吨,亩均达48公斤;复合追肥销售595吨,亩均14.4公斤;地膜销售120吨,亩均达3公斤。地膜烟实现了全地膜覆盖,特别是海子新场改变了多年不盖地膜习惯。五是全县7个工作组下到乡镇指导、督促移栽,确保5月20日完成了烤烟大田移栽。六是计划完成烤房技改1015座,实际完成1*7座,有效改善了烟农烘烤条件,为烘烤出高质量的烟叶提供了保证。七是在龙街乡建市样板4500亩,在海子、荞山建县样板2000亩,较好地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三)平稳起步,收购措施到位。围绕农民增收的目标,最大限度地“让利烟农、和谐收烟”,为完成10万担的收购任务提供和谐的环境,全县从7月中旬开展了由种烟乡镇领导干部,各站点收购人员参加的三期烟叶国标42级收购培训,统一思想,统一标准。8月7日又在龙安召开收购现场会,现场统一收购标准,平衡收购眼光,严格合同收烟和专卖管理,严格收购标准,加强按照合同收购和专卖管理,共8个种烟乡(镇)15个收购站(点)20把秤,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