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森林防火
(一)关于落实“两个机制”。一要落实火源管理机制。严格的说,火源管理应该算作一个系统,但经过反复考虑,称之为机制更确切。大家都知道,火源管理就是管住火、管好火,那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希望大家共同探讨。我个人的意见是:第一,要探索方式方法。以往,大家在火源管理上,比较一致的是按照火源管理办法,管上山采集山货的、勘探作业的、种地生产的,等等。今天我给大家提出一个新课题,就是森林防火火源管什么和怎么管的问题?希望各地结合工作实际,在秋防中认真研究,进行深入探讨,下次会议我将听情况介绍,具体看看各地采取了哪些好招法、积累了哪些好经验、取得了哪些好成效。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感觉大家对火源管理重点管什么的问题比较明确,但怎么管还不是很清晰,或者还没有完全落实到位。我一直认为,火源怎么管这件事抓好了,森防工作就完成了一大半。在这方面,我还强调那个观点,就是在让林区所有的农民群众、管护工人,包括林区长住人员,转变为防火人员上下功夫。大家仔细地想想,现在林区管火的人员,也就林场那几十名职工,管火的措施就是在交通路口站两个人、架一条杆,或者骑辆摩托进进山、入入林,毕竟是少数人管多数人。相反,如果在目前林区约40万人口中,有20万人参与到管火看火中来,我们的火源管理和森防形势就可想而知了。我觉得这是我们应该严肃对待、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另外,我给大家提两点建议,一点建议是对重点部位的火源实行市场化管理。面向社会,公开招标,签定合同,明确目标,确定期限,法律公证。承
包期限双方协商,但我认为至少应五年以上,承包人负责雇人管护,发生火灾承担责任,并根据灾情严重程度,适当扣减管护费用。希望大家仔细研究研究,如果真能把重点区域火源看住管住,每年拿出点资金也值。举个例子来算算,你每年花几十万元费用把重点区域管好了,少发生一起火灾,这点费用就省出来了。另外,从这几年工作中我也感觉到,一到秋季出现火警或发生火灾时,大家都很激动,领导也是这得抓,那得打,着急上火,分散精力。希望大家从今年开始,调整一下工作方法,把主要精力投入到防护上,别春天一到,一片春意盎然,什么都忘了,觉得发生火灾的可能性小了,投入一定的管护费用不值得了,但一发生问题,想抓又来不急了,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我的中心意思是,希望各县(市)区要舍得投入,拿出一些资金,对重点区域面向社会,公开招标,签订合同,管好火源,如果每年火情火警和小的火灾控制在3或5起,三年内无重特大火灾发生,花钱买平安也是必要的。另一点建议是要把农村的群众调动起来管火。我总是强调,现在是少数人在管火、多数人放火,有的即使不放火,对防火也不在意、不注意。说真的,黑河的火很难管,大兴安岭地区和伊春市都可以封山,黑河却不行,因为我们这里农林交错,到了春季,不让农民进山耕种不行,让他进山就有危险。所以,我们就涉及让他进山后,怎么进行有效监督和管护的问题。我想最为有效的办法是调动更多人的积极性,参与防火管火。这些年我就有这样的体会,一到森林防火期,每天疲于奔命,哪有火扑哪,但就没有想想这个地方是谁管呢?责任该谁担呢?今后,每片林、每座山都要落实管护人,赋予一定权利,发现随意弄火或火情火警,管护人就有权进行处罚。第二,要实施严格奖惩。以前,我们对林区内的地营子、作业点等,都进行宣传教育,开展“三清”和“三查”,并预收防火抵押金,但我感觉力度不够,效果不佳。今年,各地要组织林业、防火、公安等部门,对林区内各种作业点,逐点巡查,签订合同,严格管理,制定具体的处置办法和处罚标准,发现火灾,一定重罚、严惩、狠处,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