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业生产
一是农业技术推广力度加大,技术服务机制不断创新。积极进行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加快优质新品种更新换代步伐。落实了国家、自治区小麦等16种作物品种试验,共1215个品种,285个点次。审定、认定通过玉米、大豆、向日葵等作物99个品种。
配合良种推广补贴、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等一大批农业项目的实施,玉米大小垄栽培、氮肥后移技术,高油大豆垄上三行窄沟密植技术,脱毒马铃薯地膜覆盖及喷滴灌技术,小麦套种晚播向日葵技术,向日葵地膜覆盖等五大作物五项核心技术,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应用,对促进粮油作物增产、增收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开展优质粮油作物高产创建活动,直接指导1000个科技示范户,建立1万亩主位对比示范田,直接带动5000个农户和5万亩示范田,进而辐射带动1000万亩项目田。
进一步扩大了测土配方施肥实施范围,共采集土壤样品13.*万个,安排“3414”试验1431个,校正试验3100个,新建旗县级化验室26个。春耕生产期间共计为农户发放施肥建议卡90多万份,销售配方肥料17.8万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到1736万亩,项目区肥料利用率提高3—5个百分点,总节本增效约9.3亿元。
全区农业部门强化责任意识,牢固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依靠病虫可视化预报等先进手段,加强监测预报,跟踪发生动态,组织统防统治,开展重点地区、重大病虫防控全程督导,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同时,大力推广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生态调控等综合技术,狠抓高毒农药禁用和农药市场监管,加大先进施药机械和科学用药技术推广力度,提高了病虫防治效果和农药有效利用率。20*年全区病虫草鼠害发生1.3亿亩(次),防治1.2亿亩(次),经防治挽回粮、油、菜、果等高达28.9亿公斤,实现了病虫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下的目标。
二是惠农政策继续强化,支农力度进一步加大。20*年,全区良种补贴项目面积达到800.5万亩,较上年增加69万亩,共涉及61个旗县区和农场,补贴作物涉及玉米、大豆、小麦、马铃薯、油葵,补贴资金8800万元(其中中央6700万),是我区实施良种补贴5年来面积最大、旗县和补贴资金最多的一年。承担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补贴资金项目的旗县(市、区、农牧场)总计达到47个,占到全区旗县(市、区)总数的46%,补贴资金3650万元。农业保险完成承保面积1911.5万亩,占玉米、大豆和小麦三种作物总面积的41.71%,已经有41.54万户农民得到赔付,投保农户可得到3亿多元补偿资金。
三是种植业项目发挥显著效果,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近几年,国家和自治区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明显增加,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的投入不断加大。20*-20*年我区批复建设种植业项目64个,投资达3.27亿元,其中20*年投资达4700多万元,主要用于农作物种子良种繁育基地、种子质量监测体系、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标准良田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这些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对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提高良种覆盖率,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防控能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是执法保障更加有力,农资市场秩序明显改善。自治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以“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为主线,进一步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进程,强化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全程监管。依照《20*年自治区蔬菜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方案》,对全区进行3次蔬菜例行监测,范围包括12个盟市,31个旗县区,65个生产基地,10个批发市场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