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这些地区的风沙治理步伐,完成好工程林业建设任务,建立防风阻沙屏障,是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构想的切实行动。
第三,搞好*工程是促进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需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生活品质、满足精神需求、维护身心健康的愿望日益强烈。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生态产品,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追求和林业在新时期的重要任务,同时也为林业生态建设、防沙治沙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风沙源治理工程肩负着维护*地区生态安全、维护国家形象、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城乡统筹、提供绿色生态产品等多项使命,在满足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和生态产品的需求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工程林业建设前景广阔。
第四,搞好*工程林业建设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需要。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生存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和挑战,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我国正处于工业化进程的中期阶段,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可避免地带来排放总量的增加。目前,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位居世界前列,直接减排空间小、难度大。治沙造林具有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功能,特别是森林的高储碳性,决定了林业建设是减排增汇的有效途径,且成本较低、经济可行。据测算,*工程植被固碳量平均每年增加约205万吨,并且随着人工林的生长,固碳量将快速增加。由此可见,搞好*工程林业建设,就是为实现减排增汇、应对气候变化作贡献。
第五,搞好*工程是提升首都国际形象的需要。*风沙源治理工程为绿色奥运的成功举办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工程区土地沙化、水土流失仍较严重,沙尘天气仍频繁发生,重要水库每年仍有大量泥沙输入,需要治理的沙化土地面积还很大。*作为首都,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及国际交流的中心,生态质量直接影响首都乃至我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和地位。因此,继续加大*及周边地区生态建设力度,尽快改善生态环境尤为重要。来源于:
目前,工程区生态环境依然十分脆弱,与首都的地位不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与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不相适应,工程建设中一些新老问题和困难交织呈现。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集体林改进展还不平衡,与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有的地方林权证的发放一直滞后,不能做到及时发放,既影响农民的利益,更难以调动和发挥农民植树造林和保护植被的积极性,影响工程建设成果的巩固。各地一定要高度重视这个问题,把林权改革与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紧密结合起来,切实加以推进。
二是工程管理任务十分艰巨,与现代林业发展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有些地方工程运行管理措施不能及时到位,基层管理体制机制不够完善,工程建设质量有所下降,有的地区工程质量下降还比较严重;个别地方还出现了随意变更设计、设计不规范、造林施工及抚育监管指导不力、偷牧甚至滥采挖、开矿探矿等问题,这些都说明一些地方监管制度不够严格、管理手段乏力,各地必须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努力提高管理水平。
三是防治措施跟不上形势变化,与生态建设发展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防火防虫还跟不上工程建设步伐,灾害损失时有发生,科技支撑一直投入不足,技术推广也不够深入;飞播造林种草措施在有的地方成效一直不好。随着工程建设的深入,需要治理的困难立地增多,治理难度加大,加之近几年我国极端气候现象增多,自然灾害出现的频率与强度明显上升,进一步加剧了我国生态建设的难度。去年,工程大部分地区都遭受了严重旱灾,*省还发布了干旱橙色警报。全球气候变化使生态体系薄弱问题更加突出,加剧了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