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林业厅局风沙源治理工程林业建设会议精神发展,本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林业局会议精神,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总结*风沙源治理工程成绩、经验与问题。继续部署2010年下半年的工作。
同志们:
依上半年的风沙源治理工程建设发展。讲以下几点意见
一、加快认真总结,进而弄好工程建设的信心
一是强化措施,积极抗旱,确保建设成效。20*年,工程区严重干旱,有些地市旱情50年一遇。但各地周密部署、精心组织、积极应对、抗旱保活,推进林业建设,降低林业灾害损失。*市着力推广应用了抗蒸腾剂、保水剂等抗旱保水产品和新型实用技术,全年荒山造林工程中使用有机肥、抗蒸腾剂等1210多万公斤、植树袋17.4万个。*省针对大同、*出现的重度干旱,省治沙办紧急下发通知部署抗旱造林工作,有关部门领导和技术人员深入沙区蹲点、包县、抓落实,加大人工浇水措施,推广使用容器苗造林、带土坨大苗栽植、根宝醮根造林和覆盖林业、径流林业等抗旱造林综合技术。*自治区下发文件并召开抗旱造林会议进行专项部署。赤峰市20*年造林就使用地膜64吨、蘸根保湿剂22吨,推广坐水覆膜等抗旱造林技术41.32万亩,推广率57%,造林成活率提高了15%—20%。
二是加大投入,规模治理,打造精品示范工程。各地紧紧抓住*工程实施这个契机,狠抓林草植被建设,山上治本,身边增绿,集中连片,全力打造精品工程。*省以风沙前沿、河流源头、河道两侧等生态脆弱区和环城镇周围生态敏感区为治理重点,加大治理力度,集中建设了赤城、涿鹿、宣化三个省级规模化造林绿化示范县。*、*、*等省市在国家补助标准较低的情况下,多方筹措资金,积极提高林业建设标准。20*年,*市共安排工程配套资金近6亿元。*省*市财政专门安排生态建设资金1.2亿元,在*、*、*等区县全力打造精品工程;市委市政府发文筹措社会资金投资生态建设,驻朔煤、电企业每年为*区绿化投资6000多万元,在*区建成了*市西环大林带,具有规模大、标准高、质量好的特点。
三是以民为本,发展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增加农民收入历来是中央农村工作的核心,也是*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工程建设始终坚持“实施一项工程,致富一方百姓”的宗旨,突出抓好后续产业的发展。在我局制定颁布关于加快*风沙源治理工程区沙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后,各地相继制定规划,狠抓落实。*制定出台了关于发展林沙产业的意见,编制了2010—2015年林沙产业发展规划。*省大同市依托*工程建设,大力发展林果资源,目前全市经济林种植面积已达10万亩,已有一半见到经济效益,带动项目区人均增收300多元。*市在适宜地区着力推广经济价值高的生态经济树种,培育生物能源林、蜜源林,大力发展林沙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较好地解决了生态与富民用地矛盾。全市林沙产业已累计带动6.5万户、约26万农民就业,为郊区农民累计增收突破13亿元。20*年在延庆、房山等区县加强了仿野生食用菌的栽培,并在全市范围逐步完善产业链条,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工程区林业产业发展已现雏形,初步实现了绿富同兴,良性互动。据调查,20*年工程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较工程启动前增长156%,达到5812元。
四是依法保护,加强抚育,巩固治理成果。各地认真执行《防沙治沙法》等法律法规,在工程项目区全面实行了“三禁”(禁牧、禁樵、禁垦)制度,依法保护林草植被,加强林木抚育和补植补造。*省在全面实行封山禁牧令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