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造林绿化工作发生重大变化。随着我国造林绿化事业的纵深发展,当前我国的造林绿化工作已经与过去有了很大不同,并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造林绿化的增长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我省森林覆盖率已达到56.43%,上升空间非常有限。但全省林分亩均蓄积量只有3.06立方米,只有全国水平的53.6%,世界水平的43.1%,上升潜力很大。我省要为“双增”目标做贡献,靠扩大造林面积的方式来实现的空间不断缩小。今后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加强森林经营上来,着力提升森林质量和效益,实现造林绿化数量和质量同步增长。二是造林绿化的区域重点发生了重大变化。经过长期努力,全省立地条件好的区域已基本绿化,没有绿化的主要是石漠化等立地条件困难的区域,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推进造林绿化、扩大森林面积的主战场。三是造林绿化的社会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生活品质、满足精神需要、维护身心健康的愿望日益强烈,一个地区、一个城市对树立良好形象、改善投资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加快城市周边、道路两边、河渠岸边绿化,努力建设森林城市、森林村庄、森林校园,大力推行“身边增绿”,让城乡居民都能直接享受到生态建设的成果,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态需求,已成为林业部门的重大任务。四是造林绿化的投资格局和建设主体发生了重大变化。从投资格局讲,近些年来,国家对造林绿化的投入有了大幅度增加,但对于实际需要来说还只是杯水车薪,但社会上大量的闲散资金难以投入造林绿化事业。林改后林农参与林业的积极性明显增强,社会资金投入明显增加,仅20*年我省社会资金投入造林就达到10.5亿元。从建设主体讲,过去,造林绿化是林业部门的事,从规划设计、组织施工、监督检查,全过程包打包唱,林农始终处于被动地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确立了林农作为林地承包经营权人的主体地位,造林绿化和经营管理由林农自己当家作主。这就要求营造林管理部门要尽快转变角色,主动从“主角”变为“配角”,给广大林农以更多地“话语权”,以充分调动他们投身造林绿化的积极性。五是造林绿化的管理机制发生了变化。过去林业建设,尤其是造林绿化环节,计划经济的成分多。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单一的计划手段已经不能完全适应造林绿化新形势的要求,要逐步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政策引导、科技支撑、公共服务上来,为林农提供全方位服务,推动造林绿化事业持续发展。六是木材供求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国每年都要从国外进口大量木材。当前,世界森林资源仍在减少,对木材的需求量仍在增加;而保护森林资源的呼声日益增长,我国进口木材的空间日益缩小。因此,立足我国自有林地解决木材需求问题已成为必然选择。*作为我国重要的商品材生产基地,也必须为全国的木材需求作出贡献。面对造林绿化工作出现的重大变化,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积极应对,走出一条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的新路来。
(三)造林绿化工作面临新机遇。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转方式、调结构、抓改革、强基础、惠民生仍是今年经济工作坚持的基本方针。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仍是国家投入的重点领域之一,必然为造林绿化工作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即将召开,对今年的造林绿化工作也将作出新的部署。从各方面得到的信息,今年国家将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安排,以推动林业发展。一是国家林业局、发改委、财政部、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