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效机制根据省林业厅浙林办[2005]23号《关于切实加强迹地更新工作的意见》精神。各地要集中力量,对因采伐、火烧和病虫害形成的连片1公顷以上的迹地,进行全面调查,彻底摸清底数,建立迹地档案。搞好规划设计,落实更新年度,于2005年6月10日前上报。各部门要通力合作,建立迹地更新长效机制。通过普查,在今后的档案建立中,林政、防火办、森防站、营林等各部门要相互配合、密切合作。林政要建立采伐迹地档案;防火办要建立森林火灾迹地档案;森防站要建立森林病虫害迹地档案,并通过各种机制筹措更新资金。同时要建立移交制度,各部门要把下年度必须更新的迹地移交给营林部门组织更新。要按照采造挂钩、烧造平衡、除造同步的要求,制定迹地更新的规划和措施,进一步落实迹地更新的长效管理机制。
4、早动手,认真做好2006年造林的规划和准备工作 2006年造林的重点项目、迹地更新造林工作的规划要早作安排、早落实,同时,要积极向上争取项目。造林工作要统筹安排,抓住重点,迹地更新、城镇周围山体绿化、工业原料林等仍是2006年的造林重点。当前,营林工作已走向项目管理,上级的营林资金也都以项目资金为主,各地要加强项目包装工作,争取上级更多的资金扶持。
5、充分发挥绿委作用,加强城镇周围山体绿化工作城镇山体绿化是提高城镇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各地要充分发挥绿委的作用,把城镇周围山体绿化与全民义务植树工作结合起来,加快城镇绿化的步伐。各级林业部门要加强城镇周围山体绿化的规划,把城镇周围、重点路段、重点区位山体绿化规划好,加大树种结构调整力度,加快林相改造步伐,发动机关人员参加义务植树,达到绿化美化。同时也可采取收取义务植树以资代劳的办法多方措筹绿化资金,提高义务植树尽责率。
6、加快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发放工作,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发放工作,事关林业部门和政府的信誉,社会的关注度很高,人大、政协已多次督查。当前的工作重点是:抓紧抓实资金发放工作。市人大对生态公益林资金发放工作进行了执法跟踪检查,对我市的资金发放工作不十分满意,因此,各级林业部门要高度重视发放工作,对在资金发放工作出现的问题,要认真组织研究,切实加以解决。切实加强护林队伍建设。在加大补偿资金发放力度的同时,要加强生态公益林管理机制建立的探索,各地要重视生态公益林管护队伍的建设。要完善公益林管理责任体系的建设,签订好各级管理责任书和监管责任书,落实管护人员,签订好管护合同,真正建立生态公益林的长效管理机制,把管理措施落到实处。建立生态公益林示范山片、示范区块、示范乡镇,充分展示生态公益林建设成果。
7、切实采取措施,全面完成绿色通道工程建设任务任务未完成的县(市、区),要抓紧时间完成藤本种植和补植工作,确保6月底前完成全年任务。对已种植的路段,各县(市、区)要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对达不到设计要求(如苗木规格太小、宽度不够等)、成活率低、裸露边坡及绿化效果不理想的地段,应抓紧采取补救措施。要抓好养护和补植工作。落实好管护措施,根据绿化种植情况,分类管护,责任到人,确保幼树安全度夏。同时,要做好补植用苗的准备,确保验收前完成补植工作。
8、关于种苗花卉工作虽然我市近几年种苗花卉产业发展迅猛,但今年苗木市场出现了结构性过剩,部分小苗滞销。市委、市政府已将花卉苗木列入市领导联系农业农村工作之一,各县(市、区)要切实做好种苗花卉产业发展引导和调查研究工作,着重对我市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需要政府扶持和解决的问题作深入的调查研究,彻底摸清本地种苗花卉业的家底,并提出对策建议。要抓好容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