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启动实施了中小学“蛋奶工程”,农村受惠中小学生达11991人。新建乡镇文化站6个、村广播室60个、村文化室85个、农民体育健身广场25处,完成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474套配套任务。巩固和健全了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有129个村卫生室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农村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达到23.4万人,参合率达91%。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进一步完善,农村孕产妇免费住院分娩实现全覆盖。加大了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的投入,提高了低保标准,扩大了覆盖面,实现了应保尽保。农村“五保”户供养标准由1500元提高到2400元,东坑敬老院主体工程已经完工。
(四)狠抓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有了重大突破。2009年,全县各级始终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任务,以 “星级”新农村创建活动为抓手,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强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全年建成“星级”新农村25个,其中五星级2个、四星级2个、三星级2个、二星级5个,一星级14个;建成农村社区20个。通过“星级”创建活动,有力地将村组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凝聚到了发展生产、增加收入上来。2009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31元,比上年增长1181元,增长速度居全市前列。
(五)狠抓基层组织建设,提高“三农”工作队伍战斗力有了重大突破。公开选聘了40名大中专毕业生进入村“两委”工作,农村基层组织整体结构进一步优化。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完成了10个村级组织阵地建设。落实基层干部激励保障制度,提高了基层干部待遇,村干部的工资待遇提高到每人每年1万元。结合农村产业发展,加大了农村干部培训力度,全面完成了214个村“两委”干部的培训工作,提高了基层干部队伍服务“三农”的水平和能力。通过实施“阳光工程”等培训项目,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年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2万人次,其中有序输出2.4万人次。
(六)狠抓农村改革,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综合改革有了重大突破。启动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各级领导高度重视,部门全力配合,广大农民积极参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有序推进。目前,已有32个村制定了林改方案和承包方案,20个村完成了外业勘界工作,完成集体林地勘界面积184.6万亩,陆续进入颁证建档阶段,全县集体林改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继续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经营制度,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流转和适度集中,发挥种植大户和养殖大户的示范作用,进行规模经营,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农村金融改革也有序推进,完成了农村信用社银行化改制任务,通过提高授信额度、放宽贷款条件、拓宽担保渠道,加大了支农信贷力度,信合行、农业银行、邮政储畜银行共发放扶贫贴息贷款1000万元,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县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长期制约“三农”工作的因素尚未消除,突出表现为“三个没有根本改变”:一是农业基础不稳固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由于2009年的特大干旱和早霜冻,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大大下降,凸显出农业基础脆弱、科技力量薄弱、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没有根本改变,2009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031元,只相当于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三分之一,二者的差距将近12000元;三是城乡之间的公共服务差距没有根本改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历史欠账较多,群众在看病、上学、就业等公共服务方面的待遇与城市不均等。
在正视困难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清楚地看到做好今年农业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