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为增加农民收入作出更大贡献。各地要不断总结近年来龙头企业发展好的经验,引导龙头企业放眼长远,确定合理的利益指标,与农户建立更加紧密、合理的新型利益联结机制,通过龙头企业发展来带动基地建设、产品开发、产业发展。
(四)突出品牌带动,着力提高市场开拓水平。品牌建设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十分重要的措施。各级尤其是龙头企业一定要树立质量意识、品牌意识和名牌意识,围绕“质量塑造品牌,品牌开拓市场”的思路,做好、做响、做大品牌。一要深入实施农产品品牌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我市良好的生态优势,打响生态、绿色牌。要利用市场手段,对现有品牌进行必要的整合,对已获得国家和省名牌称号的,要继续加大宣传力度,搞好深度开发,提升档次,迅速扩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要创造更多的品牌推广平台和宣传载体,为广大龙头企业提供宣传自己的舞台。市政府今后将进一步加大对通过国家认证的品牌农产品特别是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的奖励力度,各县(市、区)也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力争培育更多的农产品名优品牌。二要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农业标准化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我市的农业标准化工作还处在起步阶段,各级各部门和广大经济主体要充分认识到农业标准化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重要意义,加快建立健全农业标准化体系。要加快农产品质量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按照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逐步完善我市农产品质量的标准体系。要对农产品生产操作规程进行完善,特别是积极引进和采用国际标准,这是我们在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方面走在全省前列的重要切入口。要引导龙头企业加强标准化体系建设,鼓励企业申领各类国际认证,并采用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加工农产品。要强化农业标准的实施与示范,各县(市、区)要组织开展农业标准化知识培训,各级农技人员要指导农民按照标准化要求进行生产,不断提高我市的农业标准化水平。三要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再好的品牌,一旦发生大的质量安全事故,就会砸了牌子,毁了企业。因此,对农产品安全质量,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要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完善动植物病虫害监测预警网络,加快建立农产品生产企业严格自检、社会中介机构委托检验和执法机关监督抽检相结合的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逐步形成对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四要加快拓展农产品市场。要积极发展市农产品物流中心,把我市建成四省边际农产品物流交易中心。要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农产品主要销售城市设立窗口,开办绿色特色农产品仓储和超市,并积极开展进出口业务,开拓国际市场。
(五)突出科技先导,着力提高农业科技水平。科技是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强大动力和重要支撑。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在国内首创了“农技110”服务体系,取得了良好效果。但对照农业产业化的要求,仍存在较大差距,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大农业科技研发、引进、推广和转化力度。一要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要加强与浙江大学、省农科院等农技科研院所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展“三农四方”活动,构建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要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自建或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建研发机构。龙头企业要加快技术创新,重点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提升精深加工水平和产品档次。今后农业科研项目、培训项目首先要向龙头企业开放,真正使龙头企业成为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的有效载体。二要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创新农技推广组织形式,以“种子种苗工程、科技进村入户工程、科技推广提效工程、科技培训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