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能力都得到明显优化提升。目前,全市被命名为中国特产之乡的有18个,已初步形成九大特色优势产业,特色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80%以上。全市制定和实施农业标准规范131项,其中国家标准2项,省级农业地方系列标准70项,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基本形成。全市有13家龙头企业的产品获得省级名牌产品称号,原产地域保护产品15个,有107个农产品被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
总的看,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已经进入了加快发展、提升层次和重点突破的新阶段。当前,我们既要看到取得的成绩,树立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信心,又要清醒地认识到农业产业化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一是农业龙头企业虽有很大发展,但数量和规模仍偏小,特别是缺乏市场知名度高、产品覆盖面大、带动能力强的国家级龙头企业,难以充分发挥带动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的作用。二是产品科技含量和档次低,开拓市场的能力不足。目前,在发达地区农产品精深加工率已达到60%以上,名牌产品成为龙头企业的主导产品。而我市农产品科技含量不高,特别是精深加工率仅为17%,产品附加值低,名牌产品比例更低,这不仅难以获取加工增值的经济效益,而且在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三是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当前,我市农民组织化程度为20%,农业生产大多仍处于分散经营状态,而且现有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大多还比较松散,没有与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大多数农民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较弱。四是农业产业化发展机制不够完善。近几年,各级政府都不断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但在产业化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上仍比较滞后,包括农、林、水和土地等农村生产要素经营权的市场化流转机制改革,吸引工商资本进入农业产化领域,激活民间资本、促进农村金融改革等方面均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另外,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上多数仍是松散型的。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认识,要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高度,从有利于实施“三大战略”、实现“两大目标”出发,充分认识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摆到“三农”工作的重要位置,采取有效措施,整合各类资源,全力加以推进。
从我市当前实际分析,全市上下需要提高“三个认识”,正确处理“三个关系”。
提高“三个认识”,即:一要充分认识农业产业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首要地位。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20字方针”中,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核心内容,这是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而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双增”最主要的途径,必须坚定不移,强力推进。二要充分认识农业产业化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现代农业的特点就是用工业化和社会化大生产的理念谋划农业发展,这与农业产业化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要发展现代农业,就必须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拉长农业产业链,扩大农产品加工率,走种养、加工、销售一体化的道路,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和竞争力。三要充分认识农业龙头企业身上所肩负的重任。农业龙头企业不同于一般的工业企业,它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中坚力量,肩负着带动农户、企业发展的双重任务,同时对农业产业的调整和提升也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必须把它置于农业产业化工作的首要位置,持之以恒,大力扶持,做大做强。
正确处理“三个关系”,即:一要正确处理企业与农户的关系。农户与龙头企业既是自主经营的市场主体,又是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相互依托、利益相关的有机整体,双方在生产经营中,必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