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出台了《关于做好××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我县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任务目标和具体措施,希望各乡镇和各有关部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研究制定出符合本地实际的配套措施,狠抓落实,确保我县今年的农业和农村工作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二、以开展落实农民增收措施大讨论活动为契机,继续大力推进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是应对入世新形势、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是解决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实现农民增收的新途径。增加农民收入,是农村工作的一件头等大事,各级领导都非常关心重视。在刚刚闭幕的全国九届人大五次会议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有一个美国记者问朱容基总理:你作为一个大国的总理,是否碰到过头疼的事情?朱总理坦率地回答:我天天都有头疼的事,其中最让我头疼的就是如何增加农民收入。这充分体现了中央领导同志急于抓好这个问题的迫切心情,说明农民增收问题在中央全局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实现农村增收,近日,市委、市政府决定从月中旬到月中旬,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在市范围内开展农民增收大讨论活动,目的是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增收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各级各部门为农业搞好服务的主动精神,集思广益,理清新思路,制定新措施,找到新途径,在全县上下形成人人议增收、层层谋增收、家家干增收的浓厚氛围。对这项活动,我们一定要按照市的部署,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狠抓落实,要求县包联领导每人需联系三户,县直农口和乡镇办事处科级干部要包联五户,而且一定要落实,保证这项活动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结合“农民增收大讨论”活动的开展,在具体的工作中要着力抓好以下六个方面。
(一)要把发展特色农业放在结构调整的突出位置。各地发展高效农业的实践证明,连片开发、区域化种植不仅有利于良种良法的推广普及、实现统一服务,而且可以形成规模优势,打开市场销路。我市的马铃薯、食用菌、畜禽养殖业发展较快,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要继续予以扶持,使其规模更大,档次更高;同时,我们还要加大政策和资金投入,继续实施“燎原工程”,重点扶持一批种、养、加专业户,发挥典型效应,以点带面,把重点产业、主导产品做大做强,形成燎原之势,以加快具有界首特色区域经济的发展。各乡镇办事处要根据自身条件,选准—个产业作为主攻重点,做到一镇一品或一镇多品,尽快培育出市场占有率很强的“拳头”产品。
(二)要把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作为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重点要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扶优扶强,壮大一批农副产品龙头加工企业。二是积极培育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着力在龙头企业和农民之间发展中介组织,努力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三是大力发展主导产业,积极建好马铃薯、山羊、黄牛、“三粉”和畜禽等较为集中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依靠龙头企业及各类中介服务组织的带动,将农业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结为完整的产业链条,使千家万户的生产形成产业规模,实现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更好地促进农业和农产品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三)要把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作为结构调整的主要依托。农产品经过精深加工,价值可以成倍甚至几十倍地增长。但我县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据有关资料介绍,欧美发达国家农产品精加工度为,而我县则仅占到,反差很大。因此,我们要采取多种措施,着力改变农产品加工落后的局面。各乡镇办事处要认真领会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对国家制定的一系列农产品加工的扶持政策,一定要用足用活,积极争取扶持资金,加强对现有加工能力的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