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放、贡献较大的企业,要尽量保证生产用电,而对能耗高、排放量大的落后产能,要坚决压缩生产。需要提出的是,为了完成节电任务,根据省里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我们可能还会采取一些强制节电措施,希望大家能够支持和理解,但也必须执行。所谓科学调度,就是在实行节能减排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各县区和市直有关部门要科学安排企业生产,科学调度生产生活用电,当前尤其要实行节电一日一调度。
三要不折不扣执行节能减排各项政策措施。近年来,省、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对全年耗能3000吨标准煤以上的32家企业的能耗实行限额管理,严格执行差别电价,对不能达标排放的企业,实行限期整改、停产治理、关闭淘汰等相关政策,实行节能减排“一票否决”,等等。各地各单位要不折不扣贯彻执行节能减排各项政策措施。这里特别重申一下,对未实现节能减排目标、重点污染工程未达目标责任书要求和淘汰落后产能任务未完成的县区,取消年度评先评优资格。
第三、突出调结构、促转变,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工作长效机制。
调结构、促转变是“十二五”的主题,也是一项长期任务,更是我市节能减排的现实需要。各地各部门在扎实做好当前及年内节能减排工作的同时,要及早谋划“十二五”节能减排工作,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工作长效机制。
一要抢抓机遇、加快转型,构筑科学的产业体系。近年来,我市经济快速发展主要依赖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的推动,旅游业、服务业发展不够,但工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从深层次分析,我市节能减排工作任务重、压力大,主要原因就在于产业结构尤其是工业结构不合理,资源型、高能耗、重污染的企业占有相当的份额,这种状况在短期内很难得到根本解决。因此,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对来说,尤为必要、刻不容缓。要抓住皖江示范区和合肥经济圈建设两大历史机遇,通过承接产业转移、推进自主创新、发展新型产业,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步伐,着力构筑科学产业体系,推动我市经济社会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
二要消减存量、控制增量,坚持走低碳发展道路。一方面,要着眼长远,立足当前,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综合运用市场、行政和法律手段,继续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重点淘汰水泥、化工、矿山等行业的落后产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努力消减能耗排放“存量”。另一方面,要采取更加优惠的政策,积极推进自主创新,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尤其要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加快发展以旅游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要认真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坚持实行节能环保前置审批,严把新上技改项目市场准入关,努力控制能耗排放“增量”。各地在招商引资中,一定要调整思路,实行招商选资。
三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努力形成全社会合力。要坚持标本兼治,既着力抓好当前,严格控制即期消耗和排放,又放眼长远,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要实行综合治理,既要突出抓好用能排放大户,又要抓好全社会节能减排。需要指出的是,节能减排工作,各级政府是第一责任单位,县区长是第一责任人,要亲自调度、亲自抓;市、县区经信委是具体责任单位,要切实负起责任,敢于负责,敢抓敢管;各单位和社会各界也应责无旁贷,切实抓好各自工作。只要全市上下、方方面面,齐心协力、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强大的社会合力,我们就一定能够有效控制消耗和排放,并逐步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工作长效机制。
同志们,年内时间不多了,越是最后阶段,越要保持清醒的认识,越要做到行动的坚决。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