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化处理,逐步实现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全覆盖,基本消除农业面源污染。
4、加快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发展。巩固提高农村年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在普遍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的基础上,加大农村教育基础设施投入,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保障和提高农村教师各项待遇,切实提高农村教育水平,继续大幅度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突出抓好乡镇、村文化站(室)、农家书屋建设。继续抓好广播电视村村通、送戏下乡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为农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重视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建设,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落实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人员补助政策。积极开展健康宣传教育,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强化市场监管;加强农村公共卫生防疫工作,强化重大疾病防控和重大传染病防治,加强农村儿童免疫规划工作,优先在农村落实扩大免费预防接种范围的政策。巩固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成果,逐步提高补助标准。切实加强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执行现行生育政策,强化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大力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问题,落实计划生育各项奖励扶助制度,狠抓生育节育措施的落实和社会抚养费的征收管理,不断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提高农村出生人口素质。
5、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强化党政机关定点扶贫和党员干部结对扶贫政策措施,充分发挥企业、学校、医院、军队和社会各界在扶贫开发中的积极作用,加大扶贫投入,改善重点扶贫村的基本生活条件。积极实施“造地增粮富民工程”,搞好农业综合开发,力争全年造地1000亩,改造中低产田5000亩,新增高标准田园化农田1000亩。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探索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对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家庭实行应保尽保。全面落实农村五保供养政策,加强敬老院建设,力争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到85%。加强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落实征地补偿政策,完善被征地农民补偿、就业、住房、社会保障“四位一体”生活保障体系。加快发展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赈灾为重点的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推进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
6、加大信贷和保险支农力度。认真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大力发展小额信贷和微型金融服务,切实加大对农业生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副产品市场供应和农用生产资料的信贷投入。积极扩大农村消费信贷市场,积极发展林权、地上收益权、水域滩涂和五荒地土地承包经营权等抵押贷款。积极发展农村保险事业,加快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鼓励在农村发展互助合作保险和商业保险业务,探索建立农村信贷与农业保险相结合的银保互动机制。中央和省财政增加安排保费补贴,在扩大能繁母猪、林木火灾保险承保面的基础上,将柑桔、生猪、水稻、花生、棉花、油菜纳入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范围,保费中央补贴35%,省财政补贴25%,县财政补贴5%,保险机构、涉农部门和乡镇要积极宣传政策,引导农民开展农产品保险试点。
四、加强农村制度建设,健全农业支撑服务体系,进一步增强农村改革发展活力
1、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按照“一个长久不变、两个转变”的要求,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严禁借机调整土地承包关系,坚决禁止和纠正违法收回农民承包土地的行为,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