亩,三北四期造林10.9万亩。对退耕还林地补植46.8万亩,补植率为98%,达到了国家验收标准。推广了林草、林药、林粮间作等农林复合型林下经济开发模式21个,林下经济开发面积达50万亩。封山禁牧工作全面启动,推广了舍饲半舍饲养牛、养羊技术,在重点地区设立标志牌320个,护林护草监管队伍已达815人,标志着我市生态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全市新推广保护性耕作机具300台(套),作业面积达56.5万亩,是全省推广机具最多、作业面积最大的市,省和农业部专家给予了高度评价。人工增雨8亿立方米,有效地缓解了春旱。完成村通油路412公里,实现72个行政村通油路。
第四,规范和完善科技推广体系,农业科技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促进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加强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北京林大、省农科院、沈阳农大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引进推广农业新品种112个、新技术18项。科技部“阜新现代农业科技专项”已带动资金投入1.9亿元。阜新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被批准为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及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肉羊、林业、食用菌等10个研发中心建设取得了新进展。农业生产标准化示范点、有机食品示范点等五大示范工程全面完成建设任务。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缓冲区建设启动,市动物卫生监测检验中心及两县分中心投入使用。五大繁育中心建设全部完成。曾祖代猪场三期土建工程竣工;完善了阜新比牛哥胚胎移植中心,推广实施了奶牛胚胎移植项目;以阜新大江公司肉鸡繁育场为主体,形成配套体系,公司现存栏父母代种鸡10万套;建设三元杂交肉羊繁育体系,建成41个改良站;全市新建肉驴改良站10个。
第五,全面落实“中央1号”文件,稳步推进农村各项改革。落实粮食直补和良种补贴3943万元,农业税全部减免7552万元,全市共减轻农民负担13102万元。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和农村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取得新进展。继续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全市共有9.5万亩耕地进行了流转,占家庭联产承包耕地面积的1.8%,涉及农户5500户。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全市225万亩集体林已转让160万亩,占总面积的71%;涌现出百亩以上进山造林大户1500多户,民营造林总投资达3亿多元。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步伐加快,阜彰两县小型水利工程改制面达到50%,各区改制工作全面完成。
第六,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度下降。加大60个重点贫困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力度,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4752万元,选择确定了种植、养殖、林草等10项扶贫开发项目,使2.1万贫困户、7.1万贫困人口受益,人均增加收入700元左右。投入各类资金880万元,完成440户的移民扶贫任务。解决了6.3万户、22万农村人口的温饱问题,农村贫困人口由45万降到28万。为农村贫困户建房150套。积极开展教育、医疗扶贫工作,全市共投入550万元,救助农村贫困家庭学生2.6万人;免费投药及减免各种医疗费用总计98.2万元,解决了农村因病致贫户就医难问题。
第七,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制定出台支持县区经济加快发展的优惠政策,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推动县区经济实现快速发展。县区生产总值占全市的比重由上年的44.9%提高到50%,平均增幅高于全市9.7个百分点。加大对县区转移支付及支农资金的投入力度,全年共投入财政支农资金4.57亿元,增长23.5%,其中市本级1.28亿元,比上年增加2.3倍。在市本级投入中,投入基地建设等资金2290万元,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669万元,特别是投入9800万元使县乡公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