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督促抓好有关资金、项目的落实;对县委确定的12个示范村,各确定一名县级领导和1-2个县级部门进行联系和指导。在此基础上,还确定了四个重点示范村,并在项目、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相应的倾斜和重点扶持;各乡镇确定的示范村,各乡(镇)也相应地加强扶持和指导力度。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的主要领导先后率县属有关部门在全县四个重点示范村分别召开现场办公会,帮助协调解决资金及实物折资共200余万元,重点加强示范村办公楼及村民文化活动相关设施建设和农村交通、能源、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定点联系示范村的县级领导和县属部门也切实帮助解决了一些困难和问题,有力地推动了示范村建设。
(三)突出重点,全面推进
在具体抓“三村建设”中,我们立足于“干部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注意发挥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村民委员会和其它群团组织的作用,突出科技兴村促发展,加强民主管村促规范,搞好依法治村保稳定。
——在科技兴村上,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抓党员、干部和致富带头人作用的发挥,强化示范引导。加强村社干部、党员培训,要求村社干部和党员要起到政策引导、信息服务和示范带动作用。广大村社干部和党员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带头学科技、用科技,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在引进和培育致富新品种、新技术上为群众树立样板,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好产业结构调整中不会干、不敢干等问题。建立了一批党员、干部科技示范点和示范户,以实际行动引导群众相信科学、学习实用科学技术、依靠科学技术发家致富。全县共建各类科技示范户300余户,建立高效设施农业、无公害蔬菜生产等科技示范点(园)70多个,示范面积达3000余亩。在各类示范点、示范户中,党员、干部和致富带头人占80%以上。二是抓乡土人才培养,强化科技服务。深入开展科技活动周、科技宣传月等活动,送科技下乡、到村、入户。鼓励和支持农村建立了一批农业技术协会,村支部通过协会开展科技工作,为群众提供技术服务,使支部活动有了新的载体。各乡(镇)、村还结合产业的发展,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推广,培养了一批“土专家”,为当地农业结构调整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丙谷新家村,重金聘请技术专家常驻该村枇杷基地进行技术指导,在提高全村群众的种植技术水平的同时,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为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科技基础。普威镇独树村以水果协会为依托,成立了农民技术学校,围绕本村各项产业发展的需要,定期和不定期地举办技术培训,为群众在各个时期的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指导。三是抓结构调整,培育支柱产业。各村都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确定了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落实了相应的项目,明确了目标任务,并围绕支柱产业的发展壮大做好各项工作。
——在民主管村上,以加强制度建设为重点,按照构建村“两委”的“一制三化”工作机制的要求,着力健全、完善和落实好以党员议事会、村民代表会议和村民会议为主要形式的民主议事制度,以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民委员会定期报告工作、民主测评等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监督制度,使乡村管理逐步走上开放、民主、规范的轨道。得石镇棉花村推行了“村民说事日”制度,每月安排1-3天时间,由村民集中说事、议事,共同为管好村务献策献力;昔街乡热水村设立了无职党员监督岗,负责检查、督促村里的一些工作。
——在依法治村上,以农村党员和青年农民为重点,采取送法下乡、法制讲座、村民会议学法等形式,积极开展“四五”普法和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依法决策、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