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举措,使基层组织建设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从而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是要着力抓好先进性教育活动。要将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总体目标,作为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主题、目标和检验标准。要将落实五中全会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否取得新成就作为检验活动成效的标准,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共同的奋斗目标。一要突出发展。围绕发展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切实解决好干部的精神面貌、工作作风、团结协作,以及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增强村民凝聚力等问题,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特别是要创新活动载体,把那些带头致富能力强、奉献意识强和公道正派的群众发展为党员,培养成干部,把勇于创业、带民创业的党员干部培养成带头发展和致富群众的主心骨,使广大农村党员真正成为发展富民的主力军,从而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牛鼻子”。二要突出稳定。通过先进性教育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化解矛盾纠纷,为群众多办实事。要认真排查不稳定因素,解决影响稳定的问题,促进农村稳定。三要突出村风建设。通过教育活动真正做到村两委班子团结、村风和谐,干部带头廉洁奉公、带头为民服务,群众体谅、支持干部,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形成和谐、文明的村风。
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村级组织建设。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好,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保证。要大力夯实村级组织基础。适应农村改革发展的变化,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工作规范化建设的意见》,积极推进村“两委”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确保村级组织规范、有序、高效运转,确保村级党组织在村级各种组织中的领导核心地位;深入实施“三培养”工程,着力把农村致富带头人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党员中的致富带头人培养选拔为村干部,并切实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要规范村级工作运行,建立健全以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和经济联合会会员大会为主要形式的民主决策制度,建立健全以村级党组织领导为核心、村民委员会自治和经济联合会协作为主体的民主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以村务公开、财务审计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监督制度。要加强村级干部管理。针对村“两委”换届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抓好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和监督管理,着力提高村级组织和村干部在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增加收入,建设村镇、改善环境,扩大公益、促进和谐,培育农民、提高素质等四个方面的能力。
三是要深入开展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作。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在充分考虑当地的经济状况、基层组织建设状况、现有基础设施状况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基础设施建设,抓好教学资源的整合开发和组织管理,充分满足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对知识的需求。同时,要把远程教育同先进性教育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发挥接收点的辐射功能,创新工作方法,加强技术培训,让群众在这里能学到更多的政策法规、农业科技知识、公共卫生知识和实用技术技能,切实达到“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村长期得实惠”的效果,让各农村远程教育接收点为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更快地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发挥出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