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二、县级组织部门在推动基层组织建设上要有新思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战略,也是全力推进基层组织建设进程中的重大课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目标是: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活安康,环境整洁优美,思想道德良好,公共服务配套,人与自然和谐。县级组织部门推动基层组织建设的健康发展,就要始终紧扣这个目标,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做到以先进性建设为重点,以提高执政能力为主线,以建立高效的运行机制为保障。
一是要以先进性建设为重点。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是一个永恒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放松。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具有更为特殊的意义。当前正值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以农村党员为对象的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也即将全面铺开,县级组织部门担负农村党员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政治责任,必须抓住这一有利契机,牢牢把握先进性的要求,把先进性建设贯穿于基层组织建设当中,使基层领导班子成为带领广大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坚强领导集体,使各级党组织不断提高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始终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保垒作用,使广大党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始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二是要以提高执政能力为主线。加强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涉及方方面面,而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在加强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不仅是农村基层组织重要地位决定的,更是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相对薄弱,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所决定的。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客观上要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必须进行观念的转变、思路的转换和办法的创新。而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更要求县级组织部门必须自觉着眼于提高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这条主线来研究和谋划基层组织建设,以是否有利于提高执政能力为根本标准来检验基层组织建设,使基层组织建设与提高执政能力建设始终在指导思想上相统一、在总体目标上相一致、在工作部署上相协调,切实做到围绕“干部经常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实惠”,围绕提高基层组织、党员和干部的发展能力,围绕整体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来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从而实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与时俱进。
三是要以建立高效的运行机制为保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必须建立完善系统的工作程序和管理制度,努力形成职责明确、程序严谨、落实有力、运转灵活的组织工作运行机制。一是完善决策目标机制。严格执行部长办公会、部务会等制度,充分发扬民主,实施科学决策。同时,根据年度组织工作安排和重大决策事项,科学确定组织工作目标体系。二是完善执行责任机制。搞好组织工作目标责任的分解,落实到分管领导、各组(室)和有关人员,明确组织工作标准、进度和完成时限。建立组织工作报告、定期调度通报、执行责任人自查自纠、重大决策执行责任追究等制度,强化对组织工作决策目标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三是完善考核监督机制。对各组(室)和组工干部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百分制考核,奖优罚劣,并把考核情况作为组工干部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
三、县级组织部门在推动基层组织建设上要有新举措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人,关键在农村各级党组织,关键在有一批带头创业、带民创业的双带型党员干部。而这一切又取决于基层组织建设水平。县级组织部门必须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大胆创新,采取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