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如何加强农村党组织先进性建设
浅谈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如何加强农村党组织先进性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笔者认为,要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就必须用党的先进性建设来带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又用新农村建设的实践来检验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成效。
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党员队伍,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保证。开展第三批农村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关键是要按照“加强基层组织”的要求,朝着提高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目标,采取有效措施,着力解决一些地方农村基层党组织年龄结构老化、组织设置滞后、活动方式单一和经费来源不足等问题。
一是要抓好村班子建设。首先要选好村支部书记。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人,把那些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而又能共事、不出事的人,选进基层党组织班子中来,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给他交任务、定目标、压担子。对于经过实践考验,胜任工作,能改变面貌,群众拥护的现任村党支部书记,要给予支持,保持相对稳定。对于长期改变不了面貌、确实难以胜任工作的,要及时进行调整,避免贻误工作。其次要配强村班子。要大力发展一批上进心强、有文化的优秀农民青年入党,培养一批村级后备干部并建立村级后备干部库。把那些上过大专、有一定文化、有一定技术、有一定经济实力的青年农民,及时选拔到村干部队伍中来。另外,还可以选调一些大中专毕业生、乡镇干部以及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到村任职,通过挂职锻炼,培养一批村干部,进一步解决好村干部后继乏人和完善村级班子结构的问题。
二是要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随着经济结构的多元化、经济社会组织形式的多元化、党员的流动性、分散性趋势日益增强,传统的、单一的党组织设置模式已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要切实改变一些地方基层党组织空间覆盖不到位、职能定位不科学、作用发挥不充分的状况,我们可以积极探索按行业、产业、协会和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地区设置党组织的新模式,分别在产业、行业、龙头企业、专业市场、园区、合作组织、行业协会中设置党组织,努力构建以村党组织为主体、产业党支部为骨干、专业党小组为基础的新型党组织体系,较好地实现农村党建和经济工作的良性互动。同时,对暂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企业(协会、园区、产业),通过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向企业(协会、园区、产业)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先行组建工会和群团组织等方法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
二、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农村党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领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要进一步提高农村广大党员和基层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在农村开展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就是要帮助广大农村党员和基层干部提高素质,增强本领,从而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中体现先进性,在科学发展、又快又好地发展中体现先进性,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乡村繁荣和谐稳定中体现先进性。
一是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要教育农村党员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在实践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发展农村经济、保持农村和谐稳定服务。要针对农村党员出现的“信仰危机”、市场意识差、发展意识差等问题,紧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