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农村经济新的发展阶段,破解深层次矛盾和根本制约因素,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三是茅箭“三农”问题的突破口在生态旅游,必须坚持和完善被实践证明是切实可行的经验做法,大力实施“一体两翼加旅游”城郊生态农业发展思路,加快生态旅游区建设,促进农村全面、协调发展。在此基础上,明确了今年农业农村和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思路;牢固树立和切实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坚持加强、支持、保护农业不动摇,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结构调整为重点,以生态旅游区建设为抓手,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确保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农民收入进一步增加,农村面貌进一步改观,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
二、突出重点,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
(一)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千方百计增收农民收入。
现阶段农民增长困难,是农业和农村内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现实反映,也是城乡二元结构长期积累的各种深层次矛盾的集中反映。随着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环境、条件和任务的变化,促进农民增收必须有新的思路。结合茅箭实际,我们既要把农业和农村内部的文章做足做活,又要搞好产业配合,拓展农业和农村外部的增收途径;既要从整体上实现农民增收目标,又要突出抓好重点农户和重点人群的增收;既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调动农民自主增收的积极性,又要加大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帮助和引导农民增收。
1、依托生态旅游促增收。以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依托,以城郊生态休闲旅游为龙头,配合“农家乐”休闲产业,积极引导、鼓励、支持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和农户运用当地传统手段加工腊肉、泡菜、干野菜、土豆腐等具有本地特色的农副产品,促进农村山场资源向商品转化,就地消化增值。
2、优化结构促增收。进一步稳定蔬菜生产,大力调整种植方式和方向,重点抓好以××为中心的高山无公害蔬菜和有机蔬菜生产。克服禽流感带来的不利影响,采取有效措施稳定禽苗(蛋)供应,巩固土杂鸡、牲猪等传统养殖,积极发展特色养殖业,不断优化畜禽养殖结构。推广林间套草模式,加强大枣、茶叶、板栗、油桃等特色基地扩建、管护,提高林特基地产出效益。
3、发展龙头性项目促增收。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大户、政策扶持、积极培育、大力支持恒大、魔芋、武当生物医药、灵芝保健等依托农副产品资源的生产加工项目,扶持非汽车产业重点企业做大做强,做出品 牌。
4、搞活流通促增收。在种养大户和经营能手中培育农村经纪人,建立经纪人队伍;巩固和发展土杂鸡、蔬菜、农家乐、大枣等专业协会,架起市场与产地的桥梁;进一步盘活大川山货市场,规划建设伏龙山农副产品小型交易市场,促进产销衔接。
(二)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农村发展滞后,主要滞后在基础设施薄弱。近年来,区委、区政府下大力气改善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基础条件,农村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但这还远远不够,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1、切实加强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乡村道路建设,采取“一路一议”的方式,多途径筹集资金捆绑使用,确保完成枧槽、吴家等6个村的油路、水泥路铺设和晴雨路改造。
2、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在继续抓好防洪保安、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节水改造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