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的体制性障碍并没有消除。现在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还很多,各种要素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的市场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尤其是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体制性障碍依然存在。从根本上改变城乡二元结构,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总的来看,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于艰难的爬坡和攻坚阶段。粮食增产难、农民增收难和城乡差距拉大、地区差距扩大等问题,依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对2008年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难度,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从基数看,在粮食产量提高较多的基础上,实现粮食再增产的困难增加。从历史看,粮食大幅度增产后的第二年继续大幅增产的几率很小,农民大幅度增收后的第二年继续高速增收的也不多。从条件看,耕地面积扩大的潜力有限,粮食播种面积增加的潜力有限,单产提高的潜力也有限。从领导看,在粮食丰产、农民增收以后,容易出现盲目乐观、忽视农业的倾向。另外,气候条件和市场粮价、农资价格走势等还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此,我们对当前农业的生产能力、农民的富裕程度、农村的发展水平,一定要有客观的评价。只有把问题看得深一些,把困难估计得足一些,把对策想得周全一些,才能始终把握“三农”工作的主动权。在既有很多有利条件,又面临不少困难的形势下,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加强“三农”的决心不能动摇,扶持“三农”的力度不能减弱,强化“三农”的工作不能松懈。要下更大的力气,用更多的精力,更加扎实地做好工作,不断探索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途径,不断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
2008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谋划“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做好2008年的农业和农村工作,对于全面完成“十五”计划任务,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必须珍惜和保持来之不易的农村好形势,必须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的重要成果,必须稳定、完善和强化行之有效的支农政策。2008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进一步加大农村改革力度,加大农村投入力度,加大“三农”工作领导力度,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二、深刻认识和理解“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切实做好新阶段“三农”工作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