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在宏观调控中切实加强农业。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资源约束增强、消费需求增加的双重压力,面临着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双重挑战。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加强农业始终是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宏观调控必须继续着力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三是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制定新阶段促进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重大政策措施。统筹城乡发展方略的提出和实施,要求对发展理念、发展战略和发展格局实行重大转变,也要求对体制机制、政策措施和工作布局进行重大调整。2008年出台的“两减免、三补贴”等政策,标志着我们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今后要坚持把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增强农业、富裕农民、繁荣农村,作为制定经济社会政策的重要原则。四是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农民权益作为农村工作的立足点。以人为本体现在“三农”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这是做好农村工作之根,是解决农民问题之本,也是建设和谐社会之基。新阶段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核心和维护好农民权益的关键,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让农民长期得实惠。保护和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是制定政策、做好农村工作的基本出发
点。五是坚持市场取向的改革,努力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弊端。农业发展的动力、农民的积极性改革,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得益于改革。以市场为取向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以城乡统筹为方向的农村税费改革等迈出重大步伐,进一步增强了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活力。巩固和发展农村的好形势,必须不断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在农业和农村发展呈现好势头的情况下,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全面、准确地分析和把握农村形势。既要看到取得的显著成绩,更要看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特别要充分认识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艰巨性和长期性。一是虽然粮食实现恢复性增产,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并没有提高。目前,我国粮食生产的基础还比较薄弱,这种状况短期内难以根本扭转。从长远看,粮食需求增长的趋势不会改变,耕地减少的趋势不会改变,淡水资源严重匮乏的趋势不会改变。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任务十分艰巨。二是虽然粮价有所上涨,但粮食比较效益低的状况并没有改变。前一段时间粮价上涨,是在连续几年粮价低迷的情况下出现的合理回归。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在相当程度上削减了粮价回升的增收效果。与经济作物和其它产业相比,种粮效益仍然偏低。三是虽然农民收入增长加快,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并没有扭转。2008年农村居民收入增加额和实际增长速度,仍然低于城镇居民。由于收入基数差距大,农民收入要增长3个多百分点才能赶上城镇居民收入增长1个百分点。目前城乡居民收入绝对额的差距还在扩大。四是虽然农业投入增加较多,但投入稳定增长的机制并没有建立。农村资金短缺,农民贷款难,依然是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确保财政和信贷投入持续较快增加,突破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资金瓶颈,迫切需要探索有效的途径和办法。五是虽然农业科技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农业科技的支撑能力并没有明显增强。
农业科研投入不足,创新能力不强,推广体系薄弱,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比较低。加快实施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战略,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大任务。六是虽然农村改革取得很大进展,但长期影响我国农业发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