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
三、我市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我市财政在农村社会保障的工作中,虽然做了很多工作,但是实际工作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和凸显的问题。
(一)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救济标准过低。一是我省确定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627元,不切合实际。627元的年人均家庭收入,无法满足家庭正常支出,如果按此标准计算,平均每日支出1.72元,考虑到我们处于东北亚寒带地区,取暖期在6个月左右,煤炭已长到310元左右,如此标准根本无法生活;二是2009年度省核定我市医疗救助补助金320,000元,我市需要救助975人,人均补助金额仅为328元,很难真正解决因病致贫家庭基本生活困难。三是五保供养标准低。分散供养标准和集中供养标准低,无法维持五保老人的正常生活,最为显著的问题就是五保老人得病后,只能靠吃小药维持,根本不能彻底医治。
(二)资金短缺,难以保证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全面实施。一是农村低保资金量小,保障面窄。我市确认的农村低保人数15,459人,占总人口的5.8%。针对一些临时发生的大病或灾害家庭,突然返贪,由于资金有限,不能及时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加之,随着改革开展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农村产生了大量的失地农民和进城务工人员等新的弱势群体,大量生活困难群众涌向民政部门,导致民政部门在低保资金严重短缺的情况下,始终处于疲于应付的被动局面。二是我市财政是保吃饭尚未不足的财政,在医疗救助上无力按省要求1:1匹配资金,导致医疗救助工作范围小,力度小,只能采取以点带面的方式分步救助,大多数困难群众面临有病无钱治的困难局面,这也是目前我市农村医疗救助工作面临的最主要问题。三是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上,农民缴费额过低,国家补助也过低,导致个人帐户存款额太低,才每人8元,也使统筹金支付比例过低,报销比例大约在30%左右,使农民得到的实惠太少,造成城乡差异过大。
(三)农民收入低,返贫现象严重。我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土地面积较大,农民较多,地理位置处于平原,干旱和内涝困扰着我市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民的生活,自然条件差,自然灾害频繁,基础设施落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十分薄弱,遇灾返贫,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严重。
(四)保障制度不完善,缺乏应变措施。一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是一项新生事物,具体工作中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首先,农村经济溃乏,加之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缺少了解,使合作医疗资金筹集受到制约;其次农村卫生资源严重不足,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设施陈旧,医务人员素质偏低,药品市场混乱,难以在短时间内满足参合农民不断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再次,相当一部分农民,自我保健意识和健康风险意识不强,互助共济观念淡薄,加之受以往开展合作医疗工作最终失败造成的影响,对此次开展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能否成功,存在一些疑虑和担心。有的农民甚至今年参保生病得到补偿后认为明年不能再得病了,因而决定明年不参保了,这需要一个认识过程,需要我们加大宣传教育、组织引导。另外,作为一种体制的创新没有成熟的经验和模式,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开。二是医疗救助制度建设刚刚起步,工作还停留在临时性,随机性阶段,处于被动应付状态,无长效机制,没有一个系统、规范的救助制度。
四、对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财政政策的探索
在构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中,根据我市几年来的实践经验提出几点建议。
(一)建立专门的社会保障机构,统一管理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农村社会保障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在我国是新事物。社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