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已培养评聘的具有初级以上职称人员就有4865人,其中中级职称1716人,高级职称128人。乡镇企业在发展生产的同时,十分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积极倡导企业精神,开展争创“青年文明号”活动,不少企业家踊跃捐款给“希望工程”和社会公益事业。
目前,我市农村、农业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如农村城市化缓慢,大量剩余劳动力沉淀在农村,农业主要靠家庭经营,规模小、成本高、效益低;农业结构长期处于不合理状态,市场不通、信息不灵,尤其是农民增产不增收问题突出等等。在农村,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就是农民的利益。当前,农民最根本的利益就是增加收入,而提高农民收入的最根本的办法就是把农民从传统农业中转移出来,到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就业,是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最根本性的问题。
二、乡镇企业工作大有可为
1、解决“三农”问题,离不开乡镇企业的发展。在新的发展阶段,乡镇企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仍然是扩大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支撑力量。过去,乡镇企业在发展农业、解决温饱、振兴农村经济中发挥了重大作用;现在它仍然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民致富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农业兴、百业兴;农民富、国家富;农村稳、天下稳。所以,在当前新一轮创业中,如果不做好乡镇企业这篇大文章,将是短见的没有作为的。乡镇企业是广大农村未来和希望之所在。农民在改革开放中创造了乡镇企业,现在和将来的发展也离不开乡镇企业。
2、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发展乡镇企业是最佳选择。改革开放以来,我市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和跨区域流动就业,不仅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也为城镇下岗职工再就业提供了机遇,去年全市乡镇企业共安排下岗职工8482人,比上年增加3582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跨区域流动就业,既为城镇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活力,促进了城镇经济和社会的繁荣,又开辟了农民增收的新渠道,成为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剩余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对于加速农业发展、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起到了促进作用。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劳动力又将出现一个新的增长高峰,而随着农业技术进步、乡镇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体制创新,农业和农村内部对劳动力的需求逐渐减弱,农村劳动力富余问题会越来越突出。那么,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何处去?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向乡镇企业去,向小城镇去。也就是引导和支持农民脱离一产,进入到二产和三产。乡镇企业吸收农民进厂、务工经商、发展第三产业、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渠道,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
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调整农村就业结构,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也是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高城镇化水平的大战略。
3、实现农业产业化,离不开乡镇企业。农产品的增值,既不能靠简单数量增长来实现,也不能靠“倒买倒卖”来实现,而必须通过农产品精深加工,通过农业产业化来实现,这个载体就是乡镇企业。通过培育和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解决农民的“卖难”问题,实现农产品增值的长期效应。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农产品加工业获得较快发展。去年,农产品加工业企业数达6509家;实现产值81亿元,比上年增12.5%。产值占全部乡镇工业的比重为34.42%;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企业数126家,实现产值24.34亿元,比增54.15%;农产品加工率41%。事实证明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我市国民经济的一支重要力量和新的增长点。表明我们在农副产品加工方面大有潜力可挖。所以说,乡镇企业完全可以在农副产品加工方面大显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