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的专业人才,以及农村经营管理能人、能工巧匠、乡村科技人员等实用人才,增强他们带头致富和带领农民共同致富的能力。
四、创新手段和方法,切实加强农民教育
1、创新教育形式。培训进村,科技入户是开展农民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农民教育与广大群众息息相关、紧密相连,必须深入群众,把农民群众喜不喜欢、欢不欢迎、满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效果的重要依据。要工作重心下移,经常深入基层、深入农户、深入田间地头,拉近与农民群众的距离,全方位了解农民的实际要求,真正做到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根据农民的迫切需要制定教育方案,使农民教育工作真正与农业发展相适应,与农民的需求相适应,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积极组织农业技术人员进村入户,手把手、面对面、心连心地开展技术培训与现场指导,形成科技人员直接到村、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机制。
2、创新教育机制。教育培训机制应从政府主导向多元参与转变。加强资源整合,完善农民教育体系。要通过创新有效的资源整合机制,打破地方、部门和行业的界限,广泛利用农业、教育、劳动、建设、科技等部门丰富的培训资源和庞大的社会资源,建立政府主导、面向市场、多元办学、开放运行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一要紧密结合农业重大项目开展农民技术培训。二要加强农村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紧密结合,巩固“普九”成果,并在农村中学开设职业教育培训课程,逐步推行学业证书、绿色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多证书制度。三要构建农民远程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覆盖面广、快捷便利等优势,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卫星网、vcd等远程教育手段和农网广播、移动农网、科技培训直通车、科技书屋等多种形式,构建“天网”、“地网”、“人网”三网合一的公共服务平台,大规模、大范围开展农民教育培训。
3、创新管理机制。农民教育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各级政府应该从制定规划、
4、创新培训模式。新阶段农民教育工作必须从农民对教育培训的多层次、多元化需求出发,创新培训模式,构建有效载体。一是教育内容要从单一转向全面。既要重视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更要重视提高农民市场开拓能力;既要重视外出就业技能的培训,更要重视增强农民运用法律维权的本领;既要重视基础文化知识的教育,更要重视塑造农民“勤劳、诚信、文明”的国民精神。二是教育手段要从传统转向现代。在积极抓好办班教育、讲座培训、现场指导等常规培训方式的同时,充分利用信息网络资源,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对农民进行现代远程虚拟教育,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卫星和光盘等将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和农民致富信息及时送给广大农民,提高农民教育的效率和质量。三是要健全完善农民教育现有项目、工程和计划的管理,组织实施好各部门的农民教育培训项目,促进农民教育工作全面开展。
5、创新投入机制。农民教育是一项受益面广、公益性强的社会事业,政府、培训机构、企业、社团组织和农民都有对教育培如需转载或摘录请注明出处: 训承担投入的责任。但是,由于农业的比较效益较低,农民的收入水平不高,决定了农民教育的投入主要还是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