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教育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抓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投入主体是政府,建设主体应当是农民。因此,必须把农民教育作为重要突破口,大力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切实增强农民自我发展、自我提高、自我组织、自我管理的能力,使广大农民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
4、加强农民教育是构建和谐农村的现实途径。农民的法律意识不强、精神文化缺失,市场意识淡薄是造成群体事件时有发生,赌博成风,各种犯罪活动猖獗等不稳定现象的根源。因此,只有不断加强对农民的市场知识培训、法律法规教育、精神文明培养,真正提高农民的市场风险意识、依法办事意识、民主管理意识,才能从根本上确保农村长治久安、和谐繁荣。
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教育的重点和主攻方向
“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时期。新农村的建设,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思想观念新、文化素质高、技术业务精、经营能力强的新型农民来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把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强大的人力资源优势。为此,要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教育和培训,使农村大批劳动力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达到新型农民的要求,并着力培养和建立以下五支队伍。
一是培养产业工人队伍。主要是适应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需要,培养一大批电子、轻纺、手工、建筑及服务业等行业的产业工人,使他们掌握某一特长或技能,在满足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同时,有组织地向外输出,并逐步把他们从农民转化为城市居民。
二是培养骨干农民队伍。主要是对广大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初高中毕业的回乡青年、乡镇企业职工、农村复员军人等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科技教育培训,以村为基础、以户为单位培训骨干农民,使他们成为我国今后农业发展的重要依靠力量。
三是培养新农村的带头人队伍。主要是培养深受农民欢迎、能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乡村干部,逐步使乡村干部达到中专以上文化程度,通过他们的组织发动和示范带动,引导农民建设新农村。
四是培养扎根农村,立志务农的农民技术员队伍。目前,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仅靠国家的农技推广队伍还远远不够,要培养一大批农民技术员。使他们掌握本岗位基本知识,成为适应农业现代化要求的新型农民,以及农业科技人员联系广大农村的桥梁和纽带。
五是培养农民企业家队伍。主要是选拔一批具有创业和创新精神、专业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技术和能力的新型农民,通过政策引导、创业资金扶持和跟踪服务等,将他们培养成掌握先进文化、技术和信息,能进行专业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的农民企业家。
以上五支队伍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依靠力量,也是农民教育培养的主要对象,应突出抓好以下三个重点:
一是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重点,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抓住国家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的契机,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培养大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大力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二是以培养新型农民为重点,大力开展农民科技培训。以国家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素质工程”为契机,以村为单位,围绕主导产业,开展以科技为主的综合性培训,整体推进,为农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三是以培养农村实用人才为重点,培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和发展现代农业骨干力量。抓住国家实施“百万中专生计划”的契机,依托县党校、农广校及其他涉农大、中专学校,为农村培养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从事种植、养植、加工等生产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