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8年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
2008年2月1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省委八届八次全会精神,按照“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四川”的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思路,强化措施,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农业是农民群众最基本的生计来源,是农村地区最主要的经济支撑,是国民经济最基础的产业形态。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在四川发展新跨越的宏伟事业中,农业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采取什么样的增长模式,关系到最广大群体的民生福祉。坚持科学发展,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是富民兴川的根本大计。
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是突破传统农业增长方式的根本出路。历经数千年的传承发展,四川人民培育了悠久灿烂的巴蜀农耕文明,也把传统农业的生产潜力发挥到了极致。但与高度发达的现代产业经济相比,传统农业经营规模小、劳动效率低、产业链条短、比较效益差,它的自然性、分割性不能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它的自给性、封闭性也无法应对市场化大流通的冲击,已成为典型“弱质产业”。更为重要的是,我省农业还面临着严重的资源瓶颈和突出的环境约束,人均耕地不到全国的一半,水土流失区域占到全省幅员的1 / 3 。脆弱的资源环境条件,已无法承载资源依赖型、外延扩张型的传统农业增长模式。近年来,我省粮食生产徘徊不前,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全国水平,一个重要症结就在于农业转型滞后。要实现农业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转入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农民素质的科学发展轨道,走科技驱动型、内涵提升型的现代农业道路。这种对传统农业的超越、对现实制约的突破,就是要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
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是抢抓农业发展机遇的必然选择。从国际看,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的历程,形成了世界农业发展的普遍规律,为我们提供了更节约资源和时何的新途径,为我们实现后发赶超指明了方向。入世过渡期的始束,也为推进我省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提供了机遇。从国内看,我们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城市积累的资金、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正加快反哺农业,工业创造的物质条件正加快装备农业,这为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省内看,已经呈现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新趋势,一些地区或产业形成了现代农业的雏形,传统农业的局面正在逐步改变。这些机遇和条件,是发展路径的创新,利于发展进程的缩短,加快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
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要把现代农业作为我省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点,作为农民持续增收的立足点,作为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切入点,作为全面加快现代化建设的支撑点,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要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不断提升综合生产能力;发展农村经济,不断夯实和谐农村的物质基础;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进而推动全省经济社会总体跨越。跨越是扬弃,而不是摒弃;是对现实的超越,而不是凭空飞越;是在继承中发展,是在吸收中创新。我们既要合理汲取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和巴蜀农耕文明的内核,弘扬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又要充分吸纳现代文明成果和产业经济要素,装备先进发达的科技手段,力争走出一条具有世界水平、中国气派、巴蜀特色和时代风格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