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的中药材基地,年产值可达160万元,业主与农户二八分成,实现了“业主、合作社、农户”三赢。
㈣因地制宜,切实加强新农村建设。我市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围绕“一心为农民,建设新农村”主题,创新“城乡互动、村企联手,共建新农村”机制,统筹规划“两线十五村”新农村建设,采取“引导农民、帮助农民、取信农民、依靠农民”等方式,发展新产业、建设新农家、培育新农民、推进新文明,引导农民建设新农家4621户,改造农房立面19.8万平方米,硬化院坝8.6万平方米,建立新产业8处3.93万亩,发展农产品加工项目8个、农家乐旅游项目10个,新农村与城市差距逐渐缩小。
㈤质效并举,大力开发劳务产业。围绕全省“千万农民工培训工程”,着力打造“**建工”劳务品牌,大力开发劳务产业。全年一般劳务培训2099人次,其中职业技能培训6824人,其中品牌培训2014人,新增劳动力866人,办证4200人,输出率达91%;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9.01万人次,其中外派苏丹等劳动力360人,新增劳动力3000人,实现劳务收入4.38亿元,创外汇55万美元,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输出质量和效果得到明显提升。
㈥夯实基础,提高农业生产能力。我市水利、交通、国土、农发等部门积极整合项目资金,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全年新维修村级公路8条10.7千米,完成院院通19.5千米,改造中低产田土6100亩,改良土壤4000亩,新增耕地5900亩,发展沼气2871口,农村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农业综合能力明显提高。在抗旱减灾工作中,我市观音溪镇获得了省委、省政府的表彰,庆华镇、山门口村获得了广安市表彰。在林业建设、农机和农村能源建设工作中,我市也分别被广安市人民政府评为一等奖、二等奖。
三、08年工作打算
2008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年,我市将进一步创新举措,真抓实干,奋力开创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新局面。
㈠着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方针,在巩固“两线十五村”新农村建设的同时,新启动建设20个新农村重点村,重点打造古桥古前路片区新农村,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产业培育上,突出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和潜质产业;在房屋建设上,坚持合理规划布局,适度集中建设,完善功能配套;在服务体系上,着力消除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同步发展;在环境打造上,引导农民群众革除陈规陋习,彻底改变农村脏乱差现象,努力建设“村美、民富、人和、风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㈡着力优化产业结构。按照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要求,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重点以发展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带动农民增收,切实抓好市果业合作社的辐射拓展和涉及种养领域的幺妹食品厂、大千食品厂等12家龙头企业建设;依托果蔬气调库建设,大力发展柑桔、梨业,积极发展特色蔬菜产业;加快林竹基地建设,大力种植优质竹和巨桉,充分保证竹浆项目原材料供应;突出发展以生猪为重点的畜牧业,加大换种改良、规模养殖、种草养畜、疫病防治力度,为畜产品综合加工项目提供物资保障。
㈢着力加强劳务开发。整合劳务培训资源,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落实农民工培训补贴政策,抓好“阳光工程”培训,扶贫培训、新增劳动力培训,全力打造“**建工”、“川妹子”、“川厨师”劳务品牌,努力开拓劳务市场,扩大输出规模,提高输出质量,增加农村劳务收入。力争2008年输出农村劳动力7.8万人,实现劳务收入5亿元。
以上汇报若有不妥,敬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