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大农民想富、思富、盼富的愿望十分强烈,发展生产、搞活经营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增强。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种粮积极性持续高涨。全市粮食生产不断刷新历史,粮食总产和单产连续3年实现双增,并且实现了增产增收,全市农民收入增幅连续4年出现两位数增长,增量均超过300元,为改革开放之首。二是生产性投入持续增加。近三年,全市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销售额分别达到21685万吨、33452万吨、 44632万吨;农民购置各种农机具1384台,机耕水平达到80%,不少地方已经实现了耕牛“下岗”。三是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潮持续升温。农民运用科学技术的水平明显增强。水稻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旱床育秧、水稻轻型抛秧得到大面积推广,动植物防控体系全面推进,参加农业科普培训人数明显增加。去年,全市共有12 万多农民参加了农函大和农民夜校培训,基本掌握了1-2门农业实用技术,为提高农民素质,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新型农民,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拓宽致富渠道,夯实了坚实基础。
第三、从自身发展层面看,全市经济发展提速、区位条件不断改善、农业产业具有一定基础,为推进农业大发展、加速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市委、市政府提出“赶超发展、提速进位”的发展战略,有力地推动了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促进了全市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跃上新台阶。只要我们保持这种良好势头,那么,一个发展有速度、有质量、有后劲的新x将会为农业农村的发展提供更多、更有力的财力支撑和政策保障。同时,我们还要看到,近几年,全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 “十一五”期间,市到县、县至县全部开通二级以上公路;农村水泥路面突破1000 公里,村村通工程顺利实施,行政村水泥路面通达率达到48%;廖坊水库枢纽工程已顺利建成,完成市规划内病险水库除险加固340座,农村水利设施条件明显得到改善;农村电网改造全部完成,农村用电普及率达到100%;农村信息化工程得到发展,电话、手机及宽带网使用率大幅度增长,这些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我市农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此外,我们的农业产业发展基础较好。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全市已形成了一批优势产业。通过区域结构调整,优势农产品不断向优势区域集中,一批具有区域特色、比较优势强的农业主导产业由小变大、由大变优、由优变强,农业板块经济正在加速形成;崛起了一批产业之乡。如南丰蜜桔、崇仁麻鸡、广昌白莲、临川西瓜、资溪面包等产业产地分别被国家命名为“中国蜜桔之乡”、“中国麻鸡之乡”、“中国白莲之乡”、“中国西瓜之乡”、“中国面包之乡”;创出了一批农业品牌。全市拥有南丰蜜桔、广昌白莲、“日丰”茶树菇、华绿神蛋等8个产品获国家绿色食品认证,为a级绿色食品。纯天然黄栀子色素也被欧盟认证为有机色素,与南丰蜜桔、广昌白莲、崇仁麻鸡一并获得国家原产地标志产品保护称号;涌现了一批龙头企业。市级以上龙头企业有152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15家、市级龙头企业135家,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加工总产值达到35亿元,占全市农产品加工总产值的72%。这些都是我们农业发展的潜力所在,更是我们走产业化经营之路,以产业化提升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希望所在。
二、理清思路,把握重点,努力实现农业和农村又好又快发展
根据今年中央1号文件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全市农业农村工作总的思路和要求是: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新农村建设为总抓手,突出发展现代农业这个主题,与时俱进、奋力拼搏,以新理念催生新举措,以新举措促进新变化,以新变化带动新发展,全面推动农业农村工作再上新台阶。
关于200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