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建设高度重视,将其作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来抓。与此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群众对改善交通条件、提高生活质量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呼声越来越响亮,积极性也越来越高涨。应当说,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合民心、顺民意、如民愿!农村公路建设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时期和最好的机遇!“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我们一定要站在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高度,进一步深化认识,抢抓机遇,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扎扎实实地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全面开创农村工作新局面。
二、咬定目标,坚定信心,掀起农村公路建设新高潮
县委十一届九次全委(扩大)会提出了用三年时间实施“x通畅工程”,实现“村村通客车”的目标。县委、县政府还研究明确了每一阶段的保障措施和工作要求。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咬定目标,坚定信心,采取多种措施,深入宣传发动,迅速掀起全县农村公路建设新高潮。具体讲,有以下几点。
(一)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农村公路建设社会性、公益性和群众性都很强,既需要责任单位尽职尽责,更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鼎力支持和积极参与。村级公路建设,农民群众是主体。一定意义上讲,农村公路建设的成败,在于对农民群众的宣传发动是否深入,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是否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宣传发动是基础、是前提、也是关键。特别是在工程启动初期,宣传发动搞好了,事半功倍、一帆风顺;搞不好,事倍功半、困难重重。各乡镇、部门都要高度重视宣传发动工作,要开好各个层面的动员会,深入村社、院坝,挨家挨户地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群众积极参与的氛围。县电视台、《乡x》报要开辟专栏,强化宣传,大造声势,浓墨重彩地宣传农村公路建设的重要意义及政策措施。要通过政府发动、政策驱动、典型带动、舆论鼓动等方式,在全社会形成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无钱无力出精神的强大舆论氛围,营造全民参与、众志成城,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建设的浓厚氛围。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用自己的双手建立了新中国。万勤劳勇敢的乡儿女,万双手,我们完全应该相信,一定能够用自己的双手,建设好我们自己的公路。常言道,“一根筷子容易被折断,十根筷子牢牢抱成团”,“众人拾柴火焰高”,只要我们成千上万人了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以后,我们x人民就没有干不成的事。开县麻柳乡有这样一句话,“山河不改心不甘”。说到这里,我情不自禁地要给大讲讲我亲身经历过的故事。在我以前工作过的地方,在公路建设过程中,宣传发动群众自愿地、地积极支持、捐资捐物。有一位岁的老爷爷,听到宣传以后,想捐钱,但是自己家里比较穷,儿女外打工也挣不了多少钱。家里就只有他和一个七八岁的小孙女,想去工地上劳动,自己年纪又太大了,孙女又太小了,老伴已经去逝。捐钱拿不出来,到工地上劳动又行不通,怎么办呢?他就和自己的小孙女商量,决定上山采些草药,用大锅熬好以后,给工地上送防暑降温药。这样,白天就和孙女一老一少、一高一矮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费力地抬着大桶药给工地送去。晚上打着火把到大山里去采药。这样一送就是一个多月。这是人民群众的一种体态,更是人民群众的一种精神,只要我们乡儿女具备了这种精神,“x畅通工程”我们一定能够建设成功。大家知道,中国人民最讲究仁、讲究仪、讲究道德、讲究品质。农村有一种风俗习惯,就是祖坟一般都不舍得、不愿意去动它。这也是传统的,是正确的,也正常的。但是为了支持农村公路建设,我新眼看见,社员群众静悄悄地一边流着泪、一边挖着自家的祖坟。搬迁了,按规定,民政部门有一定的补助,可是他们说为了支援农村公路建设,为了能够享通公路的福,他们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