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单技能培训。乡农技校要充分发挥技能培训主阵地作用,自己可以开展的培训自行组织开展,有些技能培训能力达不到的,与县职介中心或企业联合办学。自2003年开始,我乡举办服装中专班,聘请了胜芳服装企业技术人员教授专业知识。首批学员已被集体送入江苏吴江胜华制衣有限公司工作。他们在实习期间每人每天收入高的达到30元以上。农技校依据市场要求,采用长班、短班相结合的办学模式,长班学制2年,短班学制3至6个月,培训学员全部由学校推荐安置,并负责学员的长期管理,走出了一条培训输出一体化的路子,2年来共培训人员1800人,全部得到安置。五是多元化办校推进岗前培训。在实施输出农民工岗前培训的过程中,要积极实行校企联合的办法,走“订单”培训的路子,确保农民工培训后的就业安置。如胜芳服装有限公司是我乡的一家合资企业,与乡农技校合作后,所培养的学员不仅为胜芳服装所用,很多学员也输送到了南方企业。有的学员不等培训结束,工厂就急着要人,农技校成了企业的“香饽饽”。我们在办好乡农技校的同时,放开了办学市场,鼓励企业来我乡举办岗前培训班。先后成立了胜芳服装技校、汶河服装技校、申洲服装技校三家技能培训学校,长期从事纺织和服装加工人员的培训,年培训技术工人达上千人。技能培训造就了大批“蓝领”工人,也受到了用工企业的好评。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岗位培训,使他们适应岗位快,业务能力强,整体素质高,最大限度地满足劳动力市场对各种技术工种的要求。过去,我们输出的工人进厂后,前3个月为学习阶段,只发生活费,领不到工资,而现在输出的工人,持职业技术资格证书进厂后,就能享受到与技术工人同样的待遇。同时,各种速成技能培训班的成立,大大提高了外出务工者的竞争力。持证人员在选择企业时,月工资低于800元的均不予考虑。在行业分布上,前些年全乡农民工一半以上从事建筑业,而现在已有70%以上进入纺织、服装、电子、机械制造等10余个对技能要求相对较高的行业。
三、构建全员培训强大声势,加快农村劳动力在乡内实现转型
在面向劳务输出需要开展培训的同时,要注重加强面向农业结构调整需要开展培训,并把农业技术的培训、推广、服务融为一体,努力提高技术技能培训的实效,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步伐,实现农民由粗放型种养向技术型发展成功转型。
一是以农技校为主阵地,抓好农民科技培训。农民技术技能培训的对象是农民,他们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既要组织农民参加学习,又要顾及他们自家的生产,学习时间和精力都有较大的限制,不可能安下心来长时间做板凳学习。农技校在发挥农民技术技能培训主阵地作用的过程中,要结合农民培训的特点,在教学流程上,实行目标、培训、实践、考核四个程序,按照农民特点短平快进行培训。在专业设置上,要以农业产业化发展目标为中心,以广大农民需求为重点,按照实用高效的原则,积极实施针对性强的培训。在教学形式上,要力求务实多样。一是长短班结合,农闲时办长班,农忙时结合生产技术环节办短班。二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三是讲课与观看相结合。四是讲解与专业户介绍相结合。五是学习与生产相结合。如与农民生产密切相关的畜牧养殖、种植业等农业技术,要长时间、滚动式办班,组织农民轮流学习技术。对于涉及范围小,针对性强的技术,则以短班的形式组织学习,专人讲解,并上门做技术指导。
二是全社会共同参与,营造科技推广强大氛围。农口部门负责实施一项主导产业,推广一项主导实用技术,培植一个科技示范点的三个一工程,按照农业结构调整实施区域化布局,对于各项产业的发展,成立专门的工作组,以业务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