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坚持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继续围绕富民强镇的目标,紧紧抓住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不动摇,抓住民营经济、招商引资不动摇,按照"发展保稳定、稳定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工作思路,真抓实干,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具体目标是:农业增加值增长5%,镇财政总收入达到500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到31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达到3415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二、突出工作重点,全面提升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水平。
完成上述任务目标,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必须重点突出经济发展、财政增收、社会稳定这三个重点,立足现有的基础和优势,全面提升经济结构层次,不断增强整体素质,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构建和谐社会。
把经济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农业结构调整和民营经济建设上,立足现有的基础和优势,切实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运行质量,增创竞争发展新优势。
(1)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提升五大产业竞争能力。继续巩固农业基础地位,走调整和提高的路子,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现代化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是持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本着"市场引导、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因地制宜"的原则,着力拉大农村五大产业链条。渔湖业。抓住国家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的机遇,按照发展现代渔业的要求,压缩常规鱼种的养殖面积,继续巩固和扩大乌鳢、泥鳅等名优水产品的养殖面积,加快"中国乌鳢之乡"建设,发展特色经济,实现区域特色产业的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生产和专业化生产。以湖东沿湖各村为重点,建设宏大的商品鱼基地,完善乌鳢养殖带,使乌鳢等名优水产品养殖面积达到2.6万亩,其中乌鳢养殖面积2万亩,河蟹面积5000亩,泥鳅养殖面积1000亩。种植业。放手发展高价值经济作物,培养以仲浅总支为中心的芦笋种植基地,以枣林总支、侯楼办事处为重点的大蒜种植基地,以鲁桥六村、泗河村为重点的双孢菇种植基地,以圈里总支为重点的甜玉米种植基地。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发展到8000亩,其中双孢菇种植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林果业。以速生丰产林、经济林为重点,突出抓好环湖环河绿化带建设,速生丰产林新发展1000亩,经济林发展到4500亩,其中杞柳新发展1000亩,实现千亩连片规模种植,形成全县林业生产的亮点;全镇林木覆盖率达到22.5%。畜牧业。突出抓好鸭、牛、羊、兔和特种动物的总量扩张和规模饲养,重点抓好新河村养鸭基地建设,发展订单农业,力争全年番鸭饲养量达到12万只。发展壮大劳务经济。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分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方针,建立健全服务网络体系,进一步加强与各大城市、沿海发达地区的劳务联系与合作,畅通输出渠道,实现境外输出新突破,全年劳务输出人数达到1.5万人。二是实施“三化”联动战略。农业产业化、农业标准化、市场多元化“三化”联动对提升农业整体竞争力,开拓市场、带动农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今年我们继续加大对信威食品公司、延峰渔具加工厂等龙头企业的培育和扶持,促其尽快发展壮大。鼓励民间资本和外商资本兴办农副产品加工项目,密切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推行"订单农业",逐步形成"办一个企业,建一片基地、育一大产业、富一方群众"的格局。充分发挥芦笋协会、双孢菇协会、养鸭协会等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突出抓好乌鳢、泥鳅、双孢菇等标准化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加快建设城镇农业标准化技术推广体系。三是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进一步搞好技术培训,努力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和转化科技成果的水平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