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新农村建设首要任务是生产发展,生产发展首先是指农业现代化,以粮食生产为中心的农业综合生产力的提高。鼓励各种类型的经济组织,激活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生活富裕”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要达到生活富裕的目标,必须开辟各种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建设与改善农民生活的基础设施,建立合作医疗、农村养老等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乡风文明”是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的客观要求。乡风文明本质上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问题,内容包括文化、风俗、法制、社会等方面,就是要大力开展移风移俗,加快建设农村文化工程,使广大农民过上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村容整洁”是改善农民生存状况的重要标准。新农村建设中的村容整洁,最主要的是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好的生产、生活、生态条件,改善人居环境。“管理民主”是健全村民自治制度的主要内容。要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完善农村基层民主自治制度,充分发挥基层组织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作用,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这就是新农村建设20字的深刻内含。作为宣传工作者,我们要首先领悟中央1号文件的精神实质,结合党的“三农”政策和工作实际,深入农村,与农民面对面,手拉手,进行宣讲,使广大基层干部、农民群众真正了解新农村建设的实质和目的,做到家喻户晓,人人明白。
(三)、上下联动,形成合力,正确导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氛围。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中央1号文件和《定远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纲要》为指导,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关于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决策部署和重点工作,整合全县宣传资源,注重加强与上级各大媒体的联络,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精心策划,聚焦一线,通过新农村建设宣传月、典型宣传、明星人物和明星乡镇的评选、记者采风等多种宣传形式,电台、电视台开辟专题专栏、领导访谈等特色栏目,全方位立体化宣传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尤其是浓墨重彩宣传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的新思路、新举措、新经验和新典型,为我县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充分的智力支持。一是着力建设现代农业、农民增收做好宣传。生产发展,农民增收,生活宽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和条件。要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我们服务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方针,瞄准农业经济结构不合理等制约农村生产力发展的突出问题,采取有力措施,进行破解清障,引导宣传,促进形成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着眼于我县的特色和现有基础,围绕农业产业化,立足国家重点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对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和农林产品加工的优惠政策,对我县的凯源米业、金恒油脂和润林木业等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以及在城镇工商资本、民间资本进入的引领作用,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做好宣传。围绕构建产业基地,立足“4532”工程(50万亩优质稻、50万亩双低油菜、50万亩专用小麦和50万亩饲料粮等粮油基地;优化整合20万亩花生、20万亩蔬菜和20万亩速生用材林),为推进农业标准化做好宣传。围绕特色农业,立足调优种植业,调大养殖业,调长加工链,调高科技贡献率,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订单”农业,创建绿色优质品牌农业产品,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做好宣传。围绕全民创业,立足煤化、盐化一体化工程落户我县和全县招商引资的良好商机,加大“阳光工程”,培育新型农民,创办第三产业,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立足我县农村出现的“养猪协会”、“水稻协会”等农产品协会,在信息技术交流、维权、服务和开拓市场等方面的作用,引导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