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准備,找到克服困難的有效辦法,也纔能把新農村建設搞得更紮實一些,使農民得到的實惠更多一些。
三、建設新農村必須處理好的幾個重大關系
中央關於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體部署,主要可以歸納為這樣『五個五』:在總體目標上要把握好五句話,即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在基本內涵上要協調推進五個方面的建設,即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在指導原則上要貫徹好五個堅持,即堅持以農村經濟發展為中心,促進糧食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尊重農民的主體地位,不斷創新農村體制機制;堅持以人為本,著力解決農民群眾生產生活中最迫切的實際問題,切實讓農民得到實惠;堅持科學規劃,實行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堅持發揮各方面積極性,依靠農民辛勤勞動、國家扶持和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共同推進新農村建設。在具體要求上落實五要五不,即要注重實效,不搞形式主義;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協商,不強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強求一律;要引導扶持,不包辦代替。在主要任務上要實現五個新,即產業發展要形成新格局,農民生活要實現新提高,鄉風民俗要倡導新風尚,鄉村面貌要呈現新變化,農村改革要實現新突破。把握了這『五個五』,就從總體上把握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基本要求和精神。
從我省農村的特殊性出發,全面落實中央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體部署,最根本的是要努力走出一條加快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素質的路子,使這些工作都能給農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基於這樣的認識,我省新農村建設基本的思路是,要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發展為第一要務,以增加農民收入為中心,以改善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為基礎,以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為支橕,以提高農民素質為關鍵,從解決農民生產生活中最迫切的實際問題入手,堅持分類指導,區別輕重緩急,有重點有步驟地加以推進。具體說,就是要正確認識和處理好以下幾個方面的關系。
第一,正確認識和處理新農村建設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系。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我們國家在本世紀頭20年的奮斗目標。實現這個目標,重點在農村,難點也在農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促進城鄉協調發展的一個大戰略,其著眼點同建設小康社會是一致的,但要求更高、任務更艱巨、時間跨度更大。正如溫家寶總理所指出的,『建設新農村的過程是一個與現代化建設同步的過程,需要經過幾十年、有些地方甚至需要上百年的艱苦努力。』這也就是說,新農村建設包含了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又超越了小康社會的目標要求,將伴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全過程。認識到這一點,就要樹立長期奮斗的思想,既要增強緊迫感、責任感,堅決反對因循守舊、敷衍應付,甚至無所作為的做法,同時不能急於求成,更不能盲目攀比,提出一些不切合實際的指標口號。必須把新農村建設同農村小康社會建設有機統一起來,堅持不懈、鍥而不捨地加以推進。
第二,正確認識和處理新農村建設同實施工業強省戰略的關系。現代化必須建立在工業化城鎮化的基礎之上,而工業化城鎮化又必須建立在農業和農村經濟持續發展的基礎之上。因此,建設新農村與推進工業化城鎮化,是統籌城鄉發展、推進現代化的兩個重要方面,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關系。我省提出實施工業強省戰略,是順應工業化發展的趨勢,在發展思路和發展重點上的重大調整。只有工業化城鎮化發展了,纔能為反哺農業、支持農村提供經濟基礎,為農村勞動力轉移創造條件,也纔能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另一方面,建設新農村不是把工業和農業、城市和鄉村割裂開來,更不是同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對立起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